-
【概述】
水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以皮肤黏膜上出现水疱、斑疹、丘疹为主症,由于疱疹内含水液,形如豆粒,故名水痘。又称“水花”、“水疮”。多见于14岁以下的儿童,病毒播散途径不明,大多与直接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
【症状】
(1)外感风热,水痘出如露珠,浆液清莹明亮,四周淡红,色不明显,伴有头痛,发热,咳嗽喷嚔,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数,指纹红紫。
(2)毒热炽盛:痘形大而密,根盘明显,周围有胭脂色红晕,痘色紫黯,且伴有壮热烦躁.口渴唇红,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苔黄干而厚,脉象滑数,指纹紫滞。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外感风热水痘:乃因外感风热时邪,内蕴湿热之气,留于脾肺二经,病邪外泄,发于肌表所致。初起多见肺卫症状。鉴别要点为热型:发热恶风,热度不高;出疹时间:发热当天,或发热一、二天后,出现疹点;出疹部位:头部、面部、发际、躯干较多,四肢较少,手足心更少。痘形:疹点出现后,疹的中央有一小水泡,迅速扩大,大者如豌豆,小者如米粒,大小不一,略呈圆形或椭圆形,痘疹皮薄而软,触之易破。痘色:顶色清莹明亮,含透明澄清液体,不成脓,根脚周围有红带,但不明显,而且边缘散漫。痘痂形:数天后疱疹见干,它的中央先行凹陷,然后结成痂,经数日至二、三周方尽脱落,落痂后皮肤不留斑痕;出疹程序:起病后三、五日内,新皮疹陆续出现,有时分批而出;全身症状:鼻塞流涕,咳嗽喷嚔,舌苔薄白,脉浮数,指纹红紫。
(2)毒热炽盛水痘:因小儿禀赋虚弱,或素有湿热蕴郁,或病后失于调治,以致病邪深入,可由卫分转入气分,但很少入营血。邪入阳明气分,则见痘大而密,根盘明显,周围有胭脂色红晕,疱疹紫黯,疱浆混浊。其鉴别要点为:痘顶尖碍手,根盘虽较明显,周围有胭脂色红晕,但痘脚斜散而皱,不收束,疱疹虽紫黯,或中央厚边薄,落痂后不留斑痕,丘疹、疱疹、痂盖同时并存,全身症状,壮热烦渴,唇红面赤,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苔黄厚,脉滑数,指纹紫滞。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肺俞 | 38 | 40 | 双穴 |
曲池 | 38 | 30 | 双穴 | 神阙 | 38 | 60 | 单穴 | 第2天 | 风门 | 38 | 40 | 双穴 |
大陵 | 38 | 30 | 双穴 | 神阙 | 38 | 60 | 单穴 | 第3天 | 中脘 | 38 | 30 | 单穴 |
血海 | 38 | 30 | 双穴 | 神阙 | 38 | 60 | 单穴 |
注:温度不超过45°,宜在皮肤与护垫之间隔上棉布防止烫伤。
-
【艾灸体会】
患儿宜单独膈离,居室要通风、光线充足,发热时应卧床休息。饮食宜给予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发热时要多休息。衣被不宜过多过厚,太热出汗会使皮疹发痒。保持衣服、被褥清洁,以免继发感染,剪短患儿指甲,保持双手清洁,以减少抓破水痘、引起感染的可能。幼儿双手可用纱布包裹或戴手套,以不使抓破水痘。已被抓破的水痘,可涂以l%龙胆紫药水。注意病情变化,如出现出疹后持续高热不退,伴有呕吐、惊厥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