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产后乳汁自漏指产妇乳汁不经婴儿吮吸而自然流出者,俗称“漏奶”。
唐代《经效产宝》论述了其病因为“身虚所致,宜服补药以止之”。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进而指出“胃气虚”是身虚之由。明代《校注妇人良方》则提出“气血俱虚”病因说,并补充了“肝经血热”、“肝经怒火”可引起乳汁自溢。如产妇体质壮实,乳房饱满而乳汁溢出者,乃气血旺盛,乳汁充沛,不属病态,勿须治疗。
-
【症状】
(l)气虚:乳汁终日自漏,量少质稀,乳房柔软无胀满感。面色苍白,皮肤不润,心慌气短,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2)肝郁:乳汁不断自行漏出,量少质浓,两乳胀硬疼痛。精神郁闷,性急易怒,或脘胀纳少。舌质正常或偏黯红,脉弦。
(3)肝热:乳汁绵绵流出,量较多,质浓,或见乳房胀痛。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多梦,头胀目眩,便秘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细数。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气虚乳汁自漏与肝郁乳汁自漏:前者属虚,后者属实。虚者,因产后失养或伤血过多,导致气血虚弱,胃气不固,失却控制机能所致,实者,多由怒气伤肝,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不固失于摄纳引起。辨证要点为:虚者,乳房柔软,乳汁清稀,且少,且见气血两虚之象(如面色苍白,心慌气短,舌淡,脉细弱),实者,乳房胀硬,乳汁较浓量多,必见形气俱实之征(如体质壮健,精神郁闷,性急易怒,舌质正常或偏黯红,脉弦涩)。
(2)肝热乳汁自漏与肝郁乳汁自漏:虽同有“郁”象(如乳房胀高,性急易怒),颇为疑似,然肝郁乳汁自漏并无“热”象(如乳汁漏出量较多,口苦咽干,脉数),而呈现一派气郁络阻之征(如乳房虽胀满,但漏出量较少,精神郁闷,性急易怒)。肝热乳汁自漏乃由郁怒伤肝,肝火亢盛,疏泄太过,迫乳外溢之故。其表现为乳汁自漏兼有内热实证.辨证要点为:乳汁较浓量多,或乳房胀痛(但触之较柔软),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多梦,头胀目眩,舌红,苔黄,脉细数。
(3)乳汁为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及制约,故乳汁的多少和排出情况均与人体的血气有密切关系.但乳房属胃,乳头属肝。肝气条达,胃气健强,则乳汁蓄泄有时,故乳汁的蓄泄又受肝、胃功能的影响。产后血气虚弱,固摄无权,或郁怒伤肝,肝横犯胃,胃气虚弱:或因怒伤肝,肝火亢盛,疏泄太过,皆可引起乳汁自漏。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阳陵泉 | 48 | 30 | 双穴 | 第3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血海 | 48 | 30 | 双穴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
【艾灸体会】
在艾灸辨证论治的同时也可配伍中药,宜佐养血、滋阴、酸收之品。尚需注意饮食调理,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