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大便脓血,指大便黏冻,白如胶冻,或红如瓜瓤,或赤白相杂如鱼脑。且伴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等症状,为痢疾临床特征。多见于夏秋季。痢疾多由外受湿热、疫毒邪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肠腑而形成。其病位在肠,湿热、疫毒、寒湿之气壅阻肠中,气血与之相搏而凝滞,大肠传导失司,故呈腹痛,脉络受伤,腐败化为脓血赤白,且里急后重。主要有胃肠湿热、寒湿困阻,感受疫毒、暑入厥阴、下焦虚寒、阴虚内热、休息痢、嘴口痢八种证型。
痢疾一病,历代医籍论述繁多,名称不一。《内经》称为肠僻,《伤寒论》、《金匮要略》称为下利、热利。葛洪《肘后方》以痢称之,区别于一般的腹泻,为后世所宗。
本症与腹泻的区别是,虽均有腹痛、便次增多,但腹泻无里急后重,便非脓血状。痢疾虽有时可见纯血便,但肠风下血清而色鲜,肛门射血如线,或点滴不已,但无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大便脓血是现代医学中痢疾的主要临床表现.本症还涉及现代医学的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炎、肠癌、肠结核、血吸虫病等。
-
【症状】
(1)胃肠湿热,起病较急,腹部疼痛,下痢赤白黏冻或脓血,量少黏稠,发热恶寒,腹痛腹泻,便次频繁,滞下不爽,里急后重,并兼见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恶寒发热,伴有恶心、呕吐,或兼有胸脘痞闷,心烦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
(2)寒湿困阻: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纯为白冻,状如豆汁,清稀而腥。腹痛绵绵,喜暖畏寒,里急后重,不思饮食,口淡不渴,胸痞闷而不渴,小便清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多沉细。
(3)感受疫毒:发病急骤,病势凶险,壮热烦渴,腹痛剧烈,后重尤甚,痢下鲜紫脓血,或呈血水状,秽臭异常,便次频频,甚则神识昏迷,痉厥。少数患者可见呼吸喘促,呕吐恶心,口唇青紫,面色苍白,甚而四肢抽搐,神志昏迷等危象。舌质红绛,苔多黄燥,脉洪数或滑数。
(4)暑入厥阴:发热烦渴,下痢血水,或赤白相兼,里急后重,甚则四肢抽搐,身发斑疹,小便短赤,舌质紫绛,苔白如霜。
(5)下焦虚寒:痢疾经久反复,下痢稀薄,带有赤白黏冻,或紫褐血色。肛门窘迫,努挣不已,仅迸出黏液数滴。腹中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腹胀,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形寒面白肢冷,腰痠怯冷,甚则脱肛下坠,滑脱不禁,舌淡苔白,脉虚细。
(6)阴虚内热:痢下日久,经年反复,下痢赤白黏冻,或下鲜血,虚坐努责,腹痛绵绵,五心烦热,夜甚早凉,形度乏力,烦渴不宁,舌干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7)休息痢:起病缓慢,病程较久,时发时止,或轻或重。发作时痢下黏垢,赤多白少,状如果酱,或纯下污浊紫血,臭秽异常,腹痛,里急后重。休止期常觉腹胀不适或隐痛,食欲不振,大便秘结,或便秘腹泻交替出现,日久面色无华,怯冷倦怠,形体消瘦,舌淡苔腻,脉多细弱,称为休息痢。
(8)噤口痢:下痢赤白,饮食不进,或食则呕恶,食入即吐,胸脘病闷,神倦面垢,苔黄腻,脉濡数。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大肠湿热型:湿热壅滞胃腑,损伤血络而下痢脓血,湿热阻碍,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常,则腹痛,大便脓血,便次频繁,下痢不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大便黏腻而腥臭。
(2)感受疫毒和暑入厥阴型:二者均系疫毒为患,起病急骤,下痢脓血。疫毒之邪伤人,起病急骤,病情险恶。疫毒内盛化火,见壮热烦渴,恶心呕吐,毒热内扰心营,热盛动风而出神昏痉厥,舌质红绛。暑入厥阴大便脓血,是暑热疫毒内陷厥阴,移毒大肠而下痢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虽有腹痛,但不似疫毒之剧烈绞痛。亦不似疫毒之便次频繁,多伴有暑热症状。
(3)下焦虚寒与阴虚内热型:二者均属久痢致虚,然而久痢伤正者,有伤阴伤阳两种,伤阴者精血津液悉从痢去,多见烦躁热渴;伤阳者脾肾之阳皆由痢损,易有滑脱厥逆。其鉴别要点:虚寒大便脓血是久痢伤阳,以脾阳不振或脾肾阳虚为主症,中焦虚寒,消运无权,水谷不能正常布化,致大便稀薄而带黏冻血衣,腹部隐痛而喜热喜按,脾虚下陷,因摄无权则滑脱不禁。阴虚内热大便脓血乃久痢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见症,虽有腹痛锦绵,下痢赤白黏冻,虚坐努责等类似虚寒症状,但下痢日久,阴液受损,营血亏耗,每见午后潮热,或发热夜甚,心烦口干,时有于呕,舌干红少苔,或见剥苔,脉细数,与虚寒症不同。
(4)休息痢:大便脓血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发作时,大便黏溏,或挟紫血汁,色如果酱,腐臭难闻,有轻度腹痛和里急后重。属正虚邪恋,虚实夹杂之症。正气因病邪久恋而日渐耗损,邪气因正气虚惫而留恋不散,日久气血两亏,缠绵不止。
(5)噤口痢:下痢不食,或呕而不能食,表明脾胃衰伤,气血生化乏源,正气日衰,后果严重,预后不佳。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水分 | 54 | 50 | 单穴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大肠俞 | 54 | 40 | 双穴 |
腹结 | 54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照海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痢疾有显著疗效,不仅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且能消灭痢疾的病原体。急性菌痢发病期间应进行床边膈离,注意饮食。中毒性菌痢病情急重,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