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焦裂

  • 【概述】

    口唇焦裂,以口唇出现裂纹、疼痛渗血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状。亦称“唇裂”。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慢性唇炎、剥脱性唇炎等病。
    口唇为脾之外候,人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不宜受伤,如初发热即见口唇焦裂,此毒气攻脾,乃恶候也。本症多由胃热津伤、阴虚火旺所致。
  • 【症状】

    (1)胃热津伤:唇部干燥皱揭,赤肿,伴口渴引饮,口臭,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2)阴虚火旺:唇赤,干燥皱裂,颧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虚烦不眠,小便黄,大便结,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胃热津伤口唇焦裂:本证多因热邪在表不解,入里化热,或多食辛辣肥甘厚味等原因引起,唇为脾之外候,足阳明胃经挟口环唇,胃经热盛,灼伤津液,口唇失养,发为唇裂。临床上常伴有口渴引饮,口臭,大便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等阳明实热之证。
    (2)阴虚火旺口唇焦裂:本证多由急性热病耗伤阴精,或情志因素,五志过极,化火耗伤阴液,或过量服用温燥之剂,导致阴虚火旺,虚火上炎,灼伤口唇,出现口唇焦裂。临床上常伴有颧红,手足心热,潮热盗汗,虚烦不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本证与胃热壅盛口唇焦裂,二者均出现热象,但前者为实热所致,后者为虚热所致,临床表现不同,不难鉴别。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脾俞545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第3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太溪4830双穴
    第4天肺俞5450双穴
    尺泽4830双穴
    列缺4830双穴
    第5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地仓4830双穴
    承浆4830单穴
    廉泉4840单穴
  • 【艾灸体会】

    中医认为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口唇红肿、糜烂判断为脾胃热盛者,针刺以清泻脾胃实火为主;口唇裂而疼痛判断为热毒炽盛者可清热解毒;若病程迁延,口唇肥厚,干裂判断为脾虚痰湿凝滞者可健脾化痰散结,临床针灸时应辨证论治。
    还要避免日光过度照射,停用或停食可疑的药物或食物,避免干燥、高温风吹的环境,改掉舔唇等不良习惯,这样还可预防复发。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