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唇红肿

  • 【概述】

    口唇红肿,为口腔黏膜常见的一种囊肿,一般多发生于下唇,米粒大或至花生米大,亦有渐渐肿大至唇部隆肿,质软微黄色,呈透明伏,若破裂流出微黄或白色液体,消失后又复发,经多次复发,组织增厚,颜色变白,质变硬。
    本症多因肝气郁结、肺经热盛,脾虚湿盛所致。口唇红肿可涉及现代医学中的急、慢型唇炎,口腔溃疡,溃疡性口腔炎,面神经麻痹等病。
  • 【症状】

    (l)肝气郁结:口唇红肿,伴见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闷不舒,嗳气,脘腹胀痛,胁痛,耳鸣,舌红,舌边或有瘀点,苔黄,脉弦数或细数。
    (2)肺经热盛:口唇红肿,肿势严重,伴见头痛,疲乏,胸胁满闷,气短,或有咽痒咳嗽,咯痰,苔白或微黄而腻,脉缓或弦滑。
    (3)脾虚湿盛:口唇红肿,伴见头重,四肢怠倦,咳嗽,痰稀白,量多,胃纳差,脘腹胀满,舌体胖,苔白腻,若兼热邪,则舌质红,苔黄腻,小便黄等。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肝气郁结口唇红肿: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滞阻不畅,久则气滞血痰,阻塞脉络,日积月累,渐成肿块。肝郁气滞,往往犯及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停聚,以致气血痰浊互结而成,发为口唇红肿。临床上常伴有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闷不舒,吸气,脘腹胀痛,胁痛,耳鸣,舌红,舌边或有瘀点等肝气郁结之象。
    (2)肺经热盛口唇红肿:肺经受热,肺阴耗伤,气机不利,失去肃降功能,以致水液内停,痰浊内生,营卫气血运行受阻,痰浊久滞经络,逐渐积累成口唇红肿。临床上伴有头痛、疲乏,胸胁满闷,气短,或有咽痒咳嗽,咯痰,苔白或微黄而腻等肺热壅盛之象。
    (3)脾虚湿盛口唇红肿:饮食劳倦伤脾,脾失键运,运化水湿功能障碍,久聚成痰,痰浊阻滞,兼遇外感邪热或火热内生,火挟痰湿循经流注,发为口唇红肿。临床上伴有头重,四肢怠倦,咳嗽,痰稀白,量多,胃纳差,脘腹胀满,舌体胖,苔白腻等脾虚湿盛之象。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脾俞545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第3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太溪4830双穴
    第4天肺俞5450双穴
    尺泽4830双穴
    列缺4830双穴
    第5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地仓4830双穴
    承浆4830单穴
    廉泉4840单穴
  • 【艾灸体会】

    中医学认为口唇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发病常反映于口唇,相反口唇的异常也多反映了脾胃的功能失调,故临床上治疗唇炎当从脾胃人手。例如,唇炎表现为口唇红肿、糜烂者,多为脾胃热盛,治疗以清泻脾胃实火为主;若口唇生疔、坚硬疼痛者,多为热毒炽盛,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若病程日久,口唇肥厚、干硬者,多为脾虚痰湿凝滞,治疗当健脾化痰散结为主等等。或汤药,或针灸,使病去而体健。
    不论采用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首先应明确病因。如接触性唇炎患者应避免使用引起过敏的化妆品或牙膏等;光敏性唇炎患者要尽量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长时间照射。可见,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