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呕吐,是指胃中食物或痰涎从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的症状。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吐。呕吐与干呕一样,均为胃气上逆所出现的症状。本症多由外邪浸袭、饮食不节、情志不调、脾胃虚弱等引起胃气上逆所致。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胃肠炎、贲门痉孪、幽门痉孪或梗阻、慢性胃炎、胃黏膜脱垂、食管痛、十二指肠壅滞症等疾病。
-
【症状】
(1)外邪袭胃:呕吐,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舌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或呕吐,发热重,恶风或不恶风,头痛,身重,脘闷恶心,舌苔白腻或黄,脉浮而数等症状。
(2)胃中寒冷:呕吐,反胃,胃脘痞闷,胃痛,嗳气,畏冷,形瘦肢困,舌淡,脉弱。或胃痛甚,呕吐可先出清水,后吐出所食之物,以吐出为快。
(3)胃中热盛:呕吐,嗳腐吞酸,口臭,脘闷,尿赤,便秘,舌苔黄或腻,脉象弦或滑有力。
(4)饮食积滞:呕吐,胃脘胀满,嗳腐吞酸,厌闻食臭,恶食,恶心,每以呕出为快,舌淡,苔薄白,脉象可正常。
(5)肝胃不和:呕吐时作,但吐出物量不多,胸闷脘痞,胸胁疼痛,口苦,苔黄,脉弦。
(6)胃阴亏虚:呕吐剧烈,先吐出食物,食物吐尽继之清水,清水吐尽继之胆汁,不能饮食,甚至水入即吐,口渴不能饮,咽干,舌红,脉象细弱。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外邪袭胃呕吐:寒邪外束肌表,卫阳不得发越,气无从外越而上塞,或暑湿伤卫者,则呕吐,发热,恶寒,头痛,身痛,舌苔白,脉浮紧等症状,或脘腹痞闷、纳呆、身重、肢困、或口中甜腻,或大便溏泄,舌苔腻等症状。
(2)胃中寒冷呕吐与胃中热盛呕吐:前者,因素体中焦脾胃阳虚,或暴食生冷而重伐胃阳,而脘胃疼痛,食欲减退,少气乏力,大便溏泄,舌淡,脉弱等症状。后者因过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湿热内蕴中焦,症见脘胃疼痛剧烈,呕吐亦剧,以吐出为快,吞酸、腐、口臭、脘闷、便秘、苔黄等胃热表现。
(3)饮食积滞呕吐与肝胃不和呕吐:前者起病急,病程短,呕吐而厌食,以吐出为快。后者,起病缓,病程长,因肝郁不舒,横逆犯胃,呕吐恶心频频,但症状不甚剧烈,兼有胸闷、脘痞、胁痛、口苦、脉结等症状。
(4)胃阴亏虚呕吐:热病或久病,胃阴不足,胃气上逆,或术后,阴液不足,胃中虚热上逆而呕;或剧烈呕吐不愈,复伤胃阴,而致虚火上逆,呕吐愈剧,甚至滴水不入,呕吐之外,必见口干欲饮,舌红少津等症状。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下脘 | 54 | 50 | 单穴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4天 | 胃俞 | 54 | 40 | 双穴 |
不容 | 54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5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章门 | 52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6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7天 | 乳根 | 52 | 30 | 双穴 |
大陵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8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膻中 | 54 | 50 | 单穴 | 巨阙 | 54 | 4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9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照海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艾灸体会】
本症患者应避免风寒暑湿之邪或秽浊之气的侵袭。避免精神刺激;避免进食腥秽之物;不可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香燥之品;呕吐剧烈者应卧床休息;呕吐严重不能进食或出现脱水症状者,应及时输液,防治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