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哮鸣,是指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的一个临床常见症状。因为哮必兼喘,所以一般也称为哮喘。本症的发生为宿痰内伏于肺,复感风寒,风热、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以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病所致的哮鸣。
-
【症状】
(l)冷哮:因寒痰阻肺,故遇寒而发,其临床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胸隔满闷,痰白而黏,或清稀多沫,面色晦滞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脉象浮紧,或兼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等表证。
(2)热哮:因热痰阻肺,故遇热而发,其临床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声高气粗,烦闷不安,痰黄稠粘,咳痰不爽,面红自汗,口渴欲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兼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等表证
(3)脾肺气虚: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气短难续,动则尤甚,面白汗出,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胖嫩,或淡紫,脉沉弱无力。
(4)肾气虚:表现为喉中哮鸣,呼吸急促,动则为甚,腰痠腿软,耳鸣,下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冷哮与热哮:此二证在哮鸣中最为常见。《证治汇补•哮病》谓:”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隔有胶固之痰”为此二证候之共同病机,但其痰的性质一寒一热,有所不同。冷哮,其痰色白而黏,或清稀多泡沫;而热哮,其痰色黄稠黏,咳痰不爽。其次从全身症状来鉴别,冷哮出现面色晦滞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等寒象,兼表证以恶寒为主。而热哮出现面红自汗,口渴欲饮,舌红苔黄等热象,兼表证以发热为主,而微恶风寒
(2)脾肺气虚哮鸣与肾气虚哮鸣:此二证均为虚证,鉴别应以全身症状为要点。前者多见面白汗出,形寒肢冷,口淡不渴,气短难续,动则尤甚,尿清便溏,舌质淡白,胖嫩,或淡紫,脉沉弱无力等脾肺气虚之证。后者多见腰痠腿软,耳鸣,下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等肾气虚之证。
(3)冷哮与脾肺气虚哮鸣:二证均见咯痰色白清稀,全身有明显寒象,但一为实寒,一为虚寒,必须加以鉴别。前者无明显的气虚表现,而后者则有气短难续,倦怠乏力,自汗,动则诸症加重,舌质淡胖,脉沉弱无力等气虚的表现。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风门 | 54 | 40 | 双穴 |
阳陵泉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天突 | 50 | 40 | 单穴 |
膻中 | 54 | 50 | 单穴 | 巨阙 | 54 | 40 | 单穴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肺俞 | 54 | 50 | 双穴 |
尺泽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4天 | 中府 | 52 | 50 | 双穴 |
乳根 | 52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5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太渊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艾灸体会】
哮症是一个发作性疾患,发作后正气必虚,故哮鸣缓解期应予扶正。可从脾、肾二脏着手调治,根据”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的理论,予以健脾、补肾,并兼顾宣肺;应注意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理,从而减少发作而根治,哮鸣患者,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忌食易引起哮鸣发作的食物,避免接触诱发因素;戒烟以减少发作和防止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