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肿

  • 【概述】

    唇肿是指以唇部肿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症状,本症好发于秋冬季,其发生与肺、脾、肝有关,主要病因病机为气机不畅,经络不通,日积月累,痰浊内生阻滞经络,渐成肿块。
    本症在古代医籍中又被称为“唇风”、“唇疽”等。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剥脱性唇炎、慢性唇炎、口腔黏膜溃疡等多种疾病。
  • 【症状】

    (l)肝气郁结:口唇肿痛,溃烂,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胸闷,嗳气,脘腹胀痛,胁痛耳鸣,舌红苔黄,脉弦数或细数。
    (2)肺经受热:口唇肿,甚至燥裂、溃烂,热痛,头痛,乏力,胸闷气短,可伴有咽痒、咳嗽、咯痰,苔白或微黄,脉缓或弦滑。
    (3)脾失健运:口唇肿痛,溃疡,缠绵不愈,四肢怠倦,痰白量多,胃纳不佳,脘腹胀满,舌体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肝气郁结证与脾失健运证:两者相比,虽然均是由于气机不畅引起,但前者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同时血随气结,唇部肿痛,溃疡,并且伴有口苦咽干,头晕目眩,耳鸣胁痛等症状:后者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出现口唇肿痛,溃疡等,同时伴有倦怠乏力,脘腹胀满,食欲不佳等症状。
    (2)肺经受热证与脾失健运证:前者为实证,后者为虚证,肺经受热主要是由于外感热邪之毒,流窜经络,导致口唇肿痛,溃烂,同时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外感症状;而脾失健运的临床表现除口唇的局部症状之外,伴有脾胃症状,而没有外感发热等症状。
    (3)肝气郁结证与肺经受热证:肝气郁结之证在病起初期表现为口唇肿痛,并且伴有耳鸣、胸闷嗳气、口苦咽干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可以郁而化热,出现演疡部位热痛、头痛、目赤等症状,虽然与肺经受热有相似的发热症状,但其他兼证有明显的不同,临床上需要注意鉴别。
    同时在临床上还应当注意与下列病症进行鉴别:
    402 茧唇:初起唇缘部有无痛局限性的硬结,形状不一,坚硬疼痛,表面溃疡后,有痂皮覆盖,状如蚕茧,揭去痂皮出血,并有恶臭分泌物。
    402 杨梅唇疳:好发于上唇,初起为丘疹或硬结,四周肿大,破溃后呈紫红色,基底部平坦,病程较短,可以自愈,有过梅毒接触病史。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承浆4830双穴
    地仓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第3天中脘545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第4天肺俞5450双穴
    中府52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多采用针刺治疗。患者要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唇受到损伤或刺激。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辛辣之品,节制烟酒。秋冬季节干燥,可以在唇部经常涂擦唇膏等,滋润口唇皮肤,防止燥裂。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