嗳气

  • 【概述】

    嗳气,又称“噫”或“噫气”。是胃病中常见的症状。本症多由饮食不节,或忧思郁怒,或脾胃亏虚而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景岳全书》谓:“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嗳气,气味酸腐而臭者,叫嗳腐。嗳气与呃逆不同,嗳气声音沉长,是气从胃中上逆,逆声音急而短促,发自喉间。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疾病。
  • 【症状】

    (1)食滞胃肠:嗳气有酸腐臭味,嗳声闷浊,嗳气不连续发作,胸脘痞闷,或恶心,不思饮食,大便有酸腐臭味或秘结,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2)肝气犯胃.嗳气频繁,嗳声响亮,纳呆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胃脘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脾气虚弱:嗳气断续,嗳声低弱,神疲乏力,呕泛清水,不思饮食,便溏,面色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食滞停胃嗳气与肝气犯胃嗳气:二者皆属实证。前者多因饮食所伤,后者多因情志所伤,食滞停胃嗳气,由于饮食不节,停滞胃脘,脾胃气机受阻,胃气上逆,故见嗳声闷浊;而肝气犯胃嗳气,由于忧思郁怒,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故见声嗳响亮,发作频繁。食滞停胃嗳气,兼见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嗳气酸臭味,大便亦有酸腐臭味等伤食证的特点。肝气犯胃嗳气,兼见胸闷不舒,胁肋隐痛,脉弦等症。
    (2)脾气虚弱嗳气:脾气虚弱嗳气多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不愈,脾气虚弱,纳运失常,胃气不和,故嗳气断续,声音低微,食滞停胃之嗳气有酸腐味;肝气犯胃之嗳气,其特点是其声高亢;本症则嗳气低弱。此外,食滞者有伤食史,肝气者有情志抑郁史,本证有久病体虚史。食滞者舌苔厚腻而脉滑,肝气与脾胃虚弱者,虽皆可见舌苔白薄,但兼证与脉象不同。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下脘545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胃俞5440双穴
    不容54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乳根523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膈俞5450双穴
    膻中5450单穴
    巨阙544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同时,应多注意结合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应嘱患者尽量避免情志不遂,忧思恼怒;注意合理膳食,多食用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营养搭配得当,补益后天,健护脾胃。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