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四肢拘急是指手足拘急,屈伸不利的症状。
-
【症状】
(1)外感风寒:发热恶寒,项背强痛,四肢拘急,有汗或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2)寒湿蕴结:头重如裹,四肢困重,脘闷纳呆,面色晦黯,手足逆冷,四肢拘急,或伴骨节、肌肉重着痠痛,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
(3)湿热浸淫:头重如裹,身热肢困,脘闷纳呆,泛恶欲呕,四肢拘急挛紧,手足心热,小便黄赤,舌质红胖大,苔黄腻,脉滑数。
(4)热盛阴亏:发热壮盛,四肢拘急,颈项强硬,甚则抽搐,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神昏澹语,目上视,头动摇,唇红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5)亡阳液脘:呕吐泻利,汗出不止,恶寒,四肢厥冷而拘急,舌淡白,苔薄白,脉沉或微细。
(6)肝血亏虚:头晕耳鸣,目视昏花,肌肤麻木,四肢拘急,指甲淡白,舌质淡,脉弦细。
-
【病因分析与鉴别】
四肢拘急一症在鉴别时应注意区别外感与内伤。外感风寒湿热皆可致病,而内伤多由于阴血不足,或阳气衰微而致,故应从病因以及临床证候仔细辨别。
(1)外感风寒与热盛阴亏者相鉴别:一为外感风寒之邪,致太阳经脉经气失宜,寒性收引而发为四肢拘急,项背强直,头痛且关节痠痛;一为外感温热病邪,或五志过极,劳倦内伤,阳胜火旺,灼伤阴液,筋脉挛缩,甚至引动肝风抽搐不已。外感风寒者辨证以恶风寒、苔白润,脉浮紧为要点,热盛阴亏者辨证以高热抽搐,神昏澹语,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燥,脉数实为要点.
(2)寒湿蕴结型与湿热浸淫型鉴别:前者多由于寒湿之邪侵袭,或素体阳虚湿盛,筋脉为寒湿所侵,寒性收引,湿性粘滞,气血不和,故四肢拘急,后者多因感受湿热邪毒,或脾虚湿盛,湿郁化热,湿热蕴结,而致筋脉挛急,《素问•生气通天论》 中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临床上虽二者均有湿象,但一偏于寒,而见面虚浮而晦滞,手足逆冷,舌淡胖,苔白腻,脉沉迟;一偏于热,见手足心热,小便色黄,舌红胖大,苔黄腻。
(3)亡阳液脘型与肝血亏虚型相鉴别:前者多由于呕吐、泻利、汗出不止,导致亡阳液脘,则筋失温煦,脉失濡养,而致筋脉收引,四肢拘急,为阳气衰微,病危之症,后者多因失血过多,或脾虚不能传输水谷精微,生化无源,筋脉失充,而见四肢拘急。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环跳 | 48 | 30 | 双穴 |
阳陵泉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风市 | 48 | 30 | 双穴 |
申脉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4天 | 肩髃 | 50 | 30 | 双穴 |
曲池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5天 | 风池 | 52 | 30 | 双穴 |
悬钟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6天 | 身柱 | 54 | 50 | 单穴 |
腰阳关 | 54 | 60 | 单穴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7天 | 委中 | 48 | 30 | 双穴 |
照海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8天 | 百会 | 52 | 30 | 单穴 |
哑门 | 52 | 30 | 单穴 | 列缺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9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太溪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10天 | 大杼 | 54 | 50 | 单穴 |
飞扬 | 48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11天 | 胆俞 | 54 | 40 | 双穴 |
阳辅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有双向调节的作用,通过疏通全身经络达到调和气血、活血化瘀之目的,治疗四肢拘急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时应辨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