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门不合

  • 【概述】

    囟门不合,又称“囟解”、“囟开不合”、“解颅”,是指小儿到一定年龄后,囟门应合不合,头缝开解,以致囟门较正常为大的症状。
    足月分娩的新生儿,如果发育正常,则颅骨大都在出生后6个月时开始骨化,后囟在2~4个月闭合,前囟在l岁至1岁半时闭合,如延迟闭合,则属本症。
    常见于西医的小儿脑积水等病。
  • 【症状】

    (l)肾虚髓弱:前囟宽大,颅缝裂开,神情迟钝,头额青脉暴露,甚者头颅日渐胖大白亮(二三岁幼孩头大如八九岁时),体瘦颈细项软,其头偏倒,并常见眼珠下垂,白睛特别显露,目无神采,舌质淡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淡滞,若因病后髓热而至囟门不合,则可兼见手足心热,烦燥不安,口干舌红,脉细数,指纹紫滞。
    (2)脾虚失调:前囟宽大,边缘软化,颅骨缝增宽,头呈方形,纳呆乏力,面色萎黄,肌肉松弛,形体消瘦,头发干枯而成束状,多在夜间多汗,体重不增或渐减,并常常有语迟、夜盲的症状出现,舌质淡红,脉细弱无力,指纹淡。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小儿囟门不合,一般均见有头大异常,头皮光亮,青筋暴露,形体消瘦,智力迟钝等症。然肾虚髓弱之囟门不合,多因先天胎赋不足。生后,囟门逾期不合,反而逐渐加宽开解,头颅明显增大,以致头皮光亮,青脉暴露,眼楞紧小,目珠下垂呈日落状,白多黑少;由于肾阳不振,浊阴不降,饮邪上犯于脑,以致胃气逆上,故常兼见呕吐。也有因病后肾虚,水不胜火,火气上蒸,其髓则热,髓热而解,因此囟门应合不合,或合后又再解开,逐渐膨大而成此症,常有阴虚火旺之兼症。
    (2)脾虚失调之囟门不合:多因乳食不节,喂养不当,阳光不足,营养失调,或其他疾病导致气液消耗过度,脾胃功能失调,生化无源,骨骼失养以致囟门不合。临床见有腹部胀大,青筋暴露,或腹凹如舟,饮食异常等疳积特征,且头缝开解之程度较肾虚仙弱之囟门不合小。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4830单穴
    足三里4820双穴
    神阙4830单穴
    第2天命门4830单穴
    关元4830单穴
    神阙4830单穴
    第3天脾俞4830双穴
    章门4830双穴
    神阙4830单穴
    第4天肝俞4830双穴
    阳陵泉4820双穴
    神阙4830单穴
    第5天肺俞4830双穴
    太渊4820双穴
    神阙4830单穴
    第6天心俞4830双穴
    膻中4830单穴
    神阙4830单穴
    第7天四神聪4830双穴
    悬钟4820双穴
    神阙4830单穴
    注:隔两层以上衣服灸,夏天施灸,也必须隔两层以上布灸,温度46~48度即可
  • 【艾灸体会】

    应该做好产前检查,预防难产,分娩时避免产伤,防止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窒息。提倡优生优育,加强对婴儿护理,注意寒温调摄,防止各种感染,对患儿加强观察,注意囟门的变化。每日侧量头围,了解病情的发展。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