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坐骨神经痛由腰4~骶3神经根组成,进入骨盆后在骶骼关节前经过,从坐骨大孔穿出梨状肌达臀部,沿股部后面至股后下1/3处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胫神经沿小腿后面下行至足底。腓总神经沿小腿前外侧至足背。坐骨神经痛系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病因尚未明确,且较少见;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则多见于椎管内病变及椎间盘、脊椎病变(引起根性坐骨神经痛),或盆腔及骨盆疾患(引起干性骨神经痛)。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范畴, 《 灵枢》称为“周痹”。
-
【症状】
坐骨神经痛以受风寒之邪最为多见。其症为一侧下肢疼痛,其痛沿坐骨神经通路(腰臀大肌后侧、小腿后外侧、踝关节后外侧、足背足掌、趾端)放散,疼痛,灼热,常因行走、弯腰、咳嗽、喷嚏、下蹲而使疼痛加剧,患者站立时体位多向健侧倾斜。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疼痛点 | 47-52 | 50-70
| |
| 八髎 | 47-53 | 40-60 | 左右共八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第2天 | 疼痛点 | 47-52 | 50-70
| |
| 环跳 | 47-52 | 50 | 双穴
|
| 委中 | 42-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第3天 | 秩边 | 45-48 | 50 | 双穴
|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第4天 | 承扶 | 45-50 | 40-50 | 双穴
|
| 阳陵泉 | 45-48 | 40 | 双穴
|
| 疼痛点 | 47-52 | 50-70
|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
【按语】
发病期间应注意腰部的保护,避免弯腰搬运重物。
-
【案例】
刘某,男,40岁。
主诉:左腰腿痛已反复发作2年,疼痛加重1个月。
刻诊:以左下肢后侧痛为主,呈阵发性、刀割样剧痛,行走不便。左腰部第3腰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呈30°。诊断为坐骨神经痛。
艾灸:隔物灸仪施灸,处方见上。当天灸完疼痛减轻,3个循环后疼痛消失,坚持施灸1月,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