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往来

  • 【概述】

    寒热往来.是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本病常见于疟疾。
  • 【症状】

    (1)邪入少阳: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咽干口苦,目眩,胸胁胀闷,舌边红,苔薄黄,脉弦数。
    (2)外感疟邪:寒热往来,反复发作,发有定时,多见隔日发作1 次,亦有三日一发者。发作时,先恶寒,继则高热,最后遍体汗出,热退身和。舌红苔薄白或黄腻,脉弦.
    (3)湿热郁阻三焦:寒热起伏,汗出不澈,胸闷腹胀呕恶,头痛烦躁,口干渴,不喜饮,小便短黄赤,舌边红,舌苔白腻,脉濡。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邪入少阳寒热在来:伤寒不解,邪传少阳,邪正相争,正不胜邪则恶寒,正胜于邪则发热,故见寒热往来,临床除见寒热往来以外,尚有口苦咽于,胸胁苦满,脉弦等少阳症。
    (2)外感疟邪寒热往来:病由感受疟邪所致,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辨证要点是: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二日一发或三日一发;或热多寒少,或寒多热少,发作时恶寒、发热、汗出,常反复发作。
    (3)湿热郁阻三焦寒热往来:本证为湿温病、邪热痰浊留恋三焦,伏留不解所致.故出现寒热起伏,胸脘痞闷,腹胀,溲黄短赤,苔腻等湿热交阻上、中、下三焦等特点。
    (4)寒热往来与“恶寒发热”不同:后者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而寒热往来是寒热交替出现,即发热时无恶寒,恶寒时不发热,不难区别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大椎5240单穴
    曲池4830双穴
    后溪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脾俞5450双穴
    公孙4830双穴
    间使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陶道5250双穴
    合谷4830双穴
    内关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天枢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寒热往来症疗效肯定。一般认为疟疾寒热往来在发作前1一2小时针灸疗效较好,但若在发作期间针灸也有治疗作用。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做好降温、补液、抗休克和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也可在高发季节用艾条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每次30 分钟;每日1 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