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小便黄赤,小便颜色较正常黄,呈深黄、黄赤或黄褐,甚至尿色红如浓茶的异常表现。本病的发生与感受湿热之邪、饮食所伤、肝胆湿热、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病机主要为心火下移小肠,小肠泌别失职,或肝胆疏泄不畅,湿热内阻,下注膀恍,而小便短赤。涉及脏腑主要是肝、胆、脾、胃等。临床主要有心火炽盛、胃肠实热、肝胆湿热、寒湿郁滞、膀胱湿热、阴虚内热六种证型。
本症不包括尿血所致的尿色改变。至于素体汗多、饮水不足而致小便黄赤者属正常现象,则不予讨论。黄疽、泄泻,臌胀、水肿、多汗、热淋等,小便皆可见黄赤。
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黄疽,肝炎,便秘,痢疾,妇科炎症,尿路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性病,钩虫病等。
-
【症状】
(1)心火炽盛:小便短赤,灼热涩痛,发热面赤,心烦失眠,夜寐多梦,或神识不清,谵语,口舌生疮,苔黄甚或焦黄,脉数。
(2)胃肠实热:小便短黄,口渴欲冷饮,口臭便秘,脘腹痞满拒按,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或沉实而数。
(3)肝胆湿热:小便短黄或黄赤,甚者色如浓茶,尿频涩痛,口苦纳差,呕恶厌油,胁肋疼痛,常见身目发黄色鲜明,或兼发热,时觉凛凛,或见寒热往来,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4)寒湿郁滞:小便黄赤如茶,但量多,面色晦黯如烟熏,身目俱黄,神疲肢倦,纳呆腹胀,形寒畏冷,足胫逆冷,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腻,脉濡缓。
(5)膀胱湿热:小便短黄或短赤,尿频急涩痛,或见小便不通,小腹疼痛或胀痛,口苦咽干,口渴不欲多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6)阴虚内热:小便短赤有灼涩感,头晕耳鸣,咽干口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腰膝痠软,失眠,梦遗滑精,舌红少苔,脉细数。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心火炽盛小便黄赤与胃肠实热小便黄赤:皆为里热实证。心火炽盛小便黄赤因心火移热于小肠,小肠失却泌别清浊之功,致小便短赤热涩,可伴见心烦易怒、舌红生疮。胃肠实热小便黄赤因热毒积于肠胃,下移膀胱而致小便短赤,见口臭牙痛,便秘,腹满疼痛拒按。
(2)肝胆湿热小便黄赤与寒湿郁滞小便黄赤:二证小便黄赤,兼见身目发黄,皆属黄疸症状,肝胆湿热小便黄赤为阳证,湿热郁于肝胆,疏泄不畅,下注膀胱,故小便短赤,口干口苦、胁肋疼痛、寒热往来,起病急,病程短。寒湿郁滞小便黄赤为阴证,因寒湿困阻脾阳,气机郁滞,故尿色黯黄,伴有面色晦黯、神疲肢倦、纳呆腹胀等症,起病缓而病程长。
(3)膀胱湿热小便黄赤与阴虚内热小便黄赤:膀胱湿热小便黄赤属实证,因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司,故小便短赤兼见尿频、尿急、尿痛、小腹疼痛等症;见口苦咽干、渴不欲饮等兼症。阴虚内热小便黄赤属虚证,尿短黄,仅有轻度灼热感,伴见头晕耳鸣、午后潮热、心烦、腰膝痠软等症。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曲骨 | 54 | 60 | 单穴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下脘 | 54 | 50 | 单穴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4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然谷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5天 | 膀胱俞 | 54 | 50 | 双穴 |
上脘 | 54 | 50 | 单穴 | 中极 | 54 | 6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6天 | 大肠俞 | 54 | 40 | 双穴 |
水道 | 54 | 5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小便黄赤有改善作用,临床以化湿清热为主要治则。应注重原发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