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多汗

  • 【概述】

    小儿多汗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不因玩耍劳累、天气炎热、衣着过暖、或服用发汗药后等因素而出现汗出异常的症状。
    若时时汗出,不分寤寐称之为“自汗”;若睡时汗出,醒后汗止者称之为“盗汗”。小儿形气未充,腠理不密,常自汗、盗汗并见,故统称为汗征。由于多汗小儿大多体质虚弱,故又称为“虚汗”。根据汗出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全身汗,头汗、胸汗、半身出汗、手足汗等。
    若时时冷汗微出,发根如贯珠者称为“惊汗”;若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称为“脱汗”;热病中出现全身寒战,继之周身汗出而热退凉者,称为“战汗”。均不属本条论述范围。
  • 【症状】

    (l)表虚不固:自汗为主或伴盗汗,汗出遍身以头部、胸部为多,稍动即汗,平时易感冒,神倦乏力,面色无华,肢端欠温,舌质淡红,或舌边齿印,苔薄滑,脉浮无力。
    (2)营卫不和:自汗为主,遍身汗出,或半身汗出,微恶风寒,或伴有低热,或感冒初愈,或温热病后精神倦怠,胃纳不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3)阴血亏虚:盗汗为主,汗出较多,形体消瘦,心烦不寐,口干唇燥,手足心热,或伴潮热,舌苔剥脱,脉细数。
    (4)脾胃积热:自汗、盗汗,头额、心胸、四肢多汗,面黄肌瘦,口臭,腹胀腹痛,或肚腹胀大,大便秘结或清薄,小便或黄或如米柑,惊睡不宁,舌苔黄腻,脉滑。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表虚不固多汗与营卫不和多汗:二者均可出现多汗之证。然前者属虚证,多见于体质素虚之人,肺脾气虚,表气不固使然。临床上除见有动则汗出,或上半身,或遍身汗出外,尚有平素易患感冒,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肢端欠温等肺脾气虚之症,后者则多见于病后失调,或过用发汗药,损伤卫阳,营卫失和而汗出频频,属表有余邪之证。故除见有自汗出外,还可见微恶风寒,鼻塞流涕,或身有微热等风邪束表之证。
    (2)阴血亏虚多汗与脾胃积热多汗:阴血不足多汗因大病、久病之后,或先天不足,阴血亏虚,心液失藏而见多汗之症,属于虚证。阴虚生内热,虚热内扰,亦可蒸迫津液外泄而汗出。临床上除见有盗汗外,尚有形体消瘦、口唇干燥等阴血不足之象,及心烦不寐,手足心热,潮热阵作等虚热内扰之证。脾胃积热多汗多因小儿恣食肥甘,郁而化热,湿浊蕴结,迫津外越而见蒸蒸汗出,属实证。其汗出频频,汗温肤热,或迫身汗出,或头项汗多,或胸部汗多。若热盛阳明则兼见烦渴引饮,若食滞内热则兼见腹胀腹痛、口臭纳呆等症。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0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2天肺俞5050双穴
    阴郄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3天膈俞5050双穴
    间使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4天气海5050单穴
    中极5460单穴
    委中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 【艾灸体会】

    应注意营养均衡,活动适度,而且家长应随时关注气候变化,防治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