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浮肿

  • 【概述】

    小儿浮肿又名小儿肿病,是指小儿体内水湿潴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症状。好发于2~7岁小儿。
    小儿水肿多以阳水为主,若治疗及时,调护得当,易于康复,顶后一般良好,若为阴水者病程较长。小儿浮肿病因多与外感风热湿邪,疮毒内陷,或病后元气大伤有关,病位主要在肺脾肾。本病症常见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
  • 【症状】

    (l)风水相搏:起病急骤,发热恶风,咳嗽,初起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全身浮肿,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或有血尿,苔薄腻,脉浮数。
    (2)湿热壅盛:遍身浮肿,皮色润泽光亮,胸腹胀满,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苔黄腻,脉滑数。
    (3)脾阳不振:周身浮肿,按之凹陷不起,面色咣白,身重懒动,便溏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濡缓。
    (4)肾阳衰微:面浮身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形寒肢冷,腰膝痠软,小便短少,舌质淡而肿,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水相搏浮肿与湿热壅盛浮肿:风水相搏浮肿多因小儿机体柔弱,气血未充,风邪乘虚而入,客于肌肤,与体内水气相搏而致,风为阳邪,易袭阳位,故可见眼睑浮肿:风水郁于肌腠,故四肢、全身肿胀,风邪外袭,肺失宣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发热恶风,咳嗽,浮肿,小便不利。湿热壅盛多因小儿脏腑未坚,饮食不节,湿热蕴脾,气机升降不利,三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水,水溢四肢而致。故见遍身浮肿,色泽光亮,皮肤胀急,湿热内蕴,故有烦热口渴,小短赤,湿阻气机,故胸腹胀满,苔黄腻,脉滑数。二者皆属阳水实证。一为湿热壅塞中焦,三焦气化不利,气不化水,水湿泛滥,故见胸腹胀满,苔黄腻,脉滑数等症,一为风水外感,风水相搏,水湿溢于肌肤,肺失宣肃,水道不通,膀胱不利,发为浮肿,故见发热恶风,咳嗽,苔薄.脉浮数等症。
    (2)脾阳不振浮肿与肾阳衰微浮肿:脾阳不振浮肿多因小儿后天失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水湿浸渍,发为浮肿。其临床特点为:周身浮肿,按之凹陷不易恢复,面色咣白,胸闷纳呆,便溏尿少,舌淡,苔白滑,脉濡缓。肾阳衰微多因小儿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病累日久,而致肾阳衰弱,无以温煦蒸腾,以致气不行水,发为浮肿,肾阳衰微,则膀胱开合失司,水道不利,故见面浮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二者均属阴水虚证。前者因肾阳不能温化水湿,使水聚而为浮肿,因此临证有寒证,如形寒肢冷,脉迟等;后者因脾阳不能运化水湿,水湿泛滥发为浮肿,身重便溏为其特点。二者之间,肾阳衰微较重,而脾阳不振较轻。且脾阳不振日久住往累及肾阳,肾阳衰微而又兼见脾阳不足,故两者有互为因果关系。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0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2天关元5060单穴
    曲骨50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3天肾俞50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4天志室505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5天命门5060单穴
    天枢5050双穴
    气海5060单穴
    神阙5060单穴
    第6天膈俞5050双穴
    京门504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7天大肠俞5040双穴
    水道505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8天章门5040双穴
    阴谷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第9天期门504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5060单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小儿浮肿具有可靠的疗效。但在治疗时要注意小儿浮肿与小儿的肾脏功能有关,故在诊断的时候要密切注意小儿肾功能的改变,以免病情加重。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