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痞块

  • 【概述】

    小儿瘩块是类似于小儿疳积或小儿积滞,以胁下可按到肿块,局部有时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痞块是小儿脾胃功能失调的一种症状,多见于幼童期。多因脾胃气虚、脾胃阴虚、疟久等所致。
  • 【症状】

    (1)脾胃气虚:胁下痞块,开始柔软逐渐增大变硬,时发疼痛,完谷不化,纳少便溏,面色青黄,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濡弱。
    (2)脾胃阴虚:胁下痞块,时作时痛,午后潮热,面颊红赤,形休赢瘦,手足心热,纳少便溏,便干尿黄,舌红苔少,脉细数有力。
    (3)疟久痞块:胁下痞块,寒热往来,呕吐黄水,头晕身倦,面黄腹胀,舌质胖嫩,尖边红绛,苔黄薄腻,脉弦滑兼数。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脾胃气虚痞块与脾胃阴虚痞块:均属本虚标实之症,但前者以气虚为主,多由过食寒凉饮食,损伤中气,水湿不运,痰湿凝聚而成。后者以阴虚为主,因热病伤阴,阴津被灼,聚而不化所致。脾胃气虚多有纳少便溏,体倦乏力,手足不温,舌质胖淡,脉沉弱等气虚为主要特点的症状;脾胃阴虚则手足心热,面颊红赤,皮肤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为主要特点的症状,所以二者不难鉴别。
    (2)疟久痞块:与脾胃气虚痞块和脾胃阴虚痞块不同,疟久痞块有着自己的发病特点,本症多因水湿停聚,三焦气机运化不畅,水湿与气血搏结而成。具有疟疾所特有的寒热往来症状,同时伴有呕吐黄水,头晕腹胀,脉弦滑数等兼症。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050单穴
    天枢5050双穴
    章门5040双穴
    第2天脾俞5050双穴
    气海50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第3天胃俞5040双穴
    公孙4830双穴
    地机4830双穴
    第4天大椎5040单穴
    陶道5040单穴
    曲池4830双穴
  • 【艾灸体会】

    小儿痞块的发病多与小儿的脾胃功能紊乱有关,因此在平时喂养时要注意合理饮食,婴幼儿应该给予母乳喂养。平衡营养,合理搭配膳食。艾灸对改善小儿脾胃功能有着较好的治疗保键作用。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