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小儿麻痹后遗症是在小儿麻痹症急性期过后的后期症状,又称婴儿瘫。属中医痿证范畴。根治颇难。
-
【症状】
小儿麻痹后遗症多表现为肌肉松弛和萎缩及肢体萎软,且多伴有畸形。弛缓性瘫痪多发生在下肢,如足的内翻、外翻及下垂等。多为一侧下肢或一侧上肢。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上肢 | 肩髃 | 38-42 | 30 | 患侧
|
| 曲池 | 38-42 | 30 | 患侧
|
| 合谷 | 38-42 | 30 | 患侧
|
| 患处 | 38-42 | 30
| |
下肢 | 风市 | 38-42 | 30 | 患侧
|
| 阳陵泉 | 38-42 | 30 | 患侧
|
| 昆仑 | 38-42 | 30 | 患侧
|
全身 | 身柱 | 38-45 | 40 | 单穴
|
| 命门 | 38-45 | 40 | 单穴
|
| 关元 | 38-45 | 40 | 单穴
|
| 神阙 | 38-45 | 40 | 单穴
|
注:(1)以上穴位循环灸;
(2)分局部取穴和全身取穴,局部取穴在患侧的上下肢取穴。
-
【按语】
艾灸治疗本病有一定效果,灸疗时可配合推拿、理疗等提高疗效。
-
【案例】
摘自《马氏温灸法》
赵××,女性,4岁,住天津市红桥区北营门。1965年7月5日初诊。
病史及症状:自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上肢乏力,两下肢均不能活动,经针刺及中药治疗2年,上肢及左下肢已恢复正常,右下肢仍不能活动,肌肉严重萎缩,腰部脊椎向左侧歪斜,饮食尚正常,大便每日6~7次,为稀便。
治疗:方法基本同前,先灸右腿,1周后加灸脊柱,每处灸10~15分钟,每日灸脐30分钟。灸半个月后,右腿已能自动伸屈;灸至1个月时,右腿肌肉增粗,已能自动迈步,但力弱;灸至3个月时,已能跑步,只是行走时右腿略显跛行。腹泻一症,因灸脐也已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