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血

  • 【概述】

    尿血,指血从小便排出,尿色因之而淡红、鲜红、红赤,甚或夹杂血块。其病因为感受湿热外邪,或恣食青粱厚味,滋生湿热,湿邪挟热蓄于膀胱,气化失司;或肝胆湿热内盛,下注膀胱,或脾不统血,肾失封藏;或阴虚相火妄动,灼伤脉络;或劳神太过,心火独亢,移热小肠,灼伤脉络等导致血随尿出,临床有虚实之不同,主要有膀胱湿热、脾肾两虚、肝胆湿热、心火亢盛、肾阴亏损、气滞血瘀六种证型。
    尿血与血淋概念不同。尿血多无疼痛,或仅有轻度胀痛及灼热感;血淋则小便滴沥涩痛难忍。《丹溪心法•溺血》:“痛者为淋,不痛者为溺血”,为二症区别要点。
    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尿路感染,紫癜性肾炎,隐匿性肾炎,IgA肾病,前列腺、精囊炎症,肾及膀胱的癌瘤,某些血液病变,传染病等。
  • 【症状】

    (l)膀胱湿热:小便短涩带血,血色鲜红或黯红,甚或夹杂血块,尿道灼热刺痛,或癃闭不通,少腹拘急胀痛,间有发热,口燥咽干,腰痠困楚,舌红苔薄黄或薄腻,脉滑数。
    (2)肝胆湿热:小便短赤带血,或兼见小便黏滑不利,发热口苦,渴不欲饮,纳减腹胀,恶厌油腻,胁肋疼痛,或身目发黄,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3)心火亢盛:尿血鲜红或深赤,灼热疼痛,面赤口疮,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心烦失眠,夜寐不安,舌质红绛,苔黄,脉洪数。
    (4)肾阴亏损:小便带血鲜红,而量不多,或伴尿痛涩滞,时作时止,房劳则发作或加重,有时伴血精,会阴坠胀不适。兼见头晕耳鸣,颧红潮热,精神委靡.心烦口干,腰膝痠软,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5)脾肾两虚:久病尿血色淡红,迁延不愈,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小便频数,头晕耳鸣,面色不华,神疲肢倦,气短乏力,气短声低,头晕耳鸣,纳少便溏,腰脊痠痛或兼齿衄、紫斑,舌淡苔薄白,脉沉弱或濡缓。
    (6)气滞血瘀:尿血色较黯,有小血块,小腹刺痛拒按,或可触及包块,时有低热,便秘烦躁,舌质紫黯或有斑点,苔薄,脉细涩或沉涩。
  • 【病因分析与鉴别】

    临床上辨血尿颜色对鉴别诊断有显著意义,如尿色紫红或鲜红者多为实热,淡红者多为气虚,鲜红而伴有骨蒸劳热者多为虚热,尿色紫黯则为血瘀。
    (l)膀胱湿热尿血与肝胆湿热尿血。均为实热证,系热邪偏盛迫血妄行所致。膀胱湿热尿血多因感受湿热外邪,或悠食膏粱厚味,滋生湿热,湿邪挟热蓄于膀眺,气化失司,故见小腹胀满而尿道热痛,全身兼症较轻;肝胆湿热尿血多因肝胆湿热内盛,下注膀胱,故见发热口苦,恶心欲呕,胁肋疼痛,全身兼症较重。
    (2)心火亢盛尿血与肾阴亏损尿血:皆为热证,火伤血络而致。心火亢盛尿血,多因劳神太过,心火独亢,移热小肠,灼伤脉络,实热则尿色红赤,常伴心烦不寐,口舌生疮;肾阴亏损尿血,多因阴虚火动,灼伤脉络,故见尿色鲜红或淡红,阴虚内热,故伴头晕耳鸣,骨蒸潮热。
    (3)脾肾两虚型:属阳气虚衰之证,多因脾不统血,肾失封藏所致,故见小便频数而清长,血色多呈淡红。
    (4)气滞血瘀型:因伤致瘀、气虚血瘀或寒凝血瘀等,瘀血内阻于膀胱,血不循经而尿血,其特点为血色紫黯,常挟血块,兼见排尿不畅,轻度刺痛,小便混浊,并见瘀血兼症。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关元5460单穴
    曲骨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志室5450双穴
    复溜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命门546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膈俞5450双穴
    京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大肠俞5440双穴
    水道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章门5240双穴
    阴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期门524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病症状有缓解作用。临床注意原发病的治疗。平时注意不要过度劳累,禁烟酒,慎房事。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