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下痞

  • 【概述】

    心下痞,是指心以下胃腹部满闷不舒之症。本症的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不和。常见于伤寒误下,或内伤脾胃,治法重在调理脾胃,升清降浊,中气枢转,痞症,自消。
    《伤寒论》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说明心下痞是脾胃气机失调所致的痞塞症。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
  • 【症状】

    (l)热痞: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或见吐衄,小便黄赤,舌苔薄黄,脉关上浮。
    (3)饮气痞:心下痞满,纳少,干噫食臭,腹中作响,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沉弱。
    (4)痰气痞:心下痞满,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大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滑。
    (5)客气上逆痞:心下痞,心烦不安,干呕食少,或兼下利,舌苔薄白,脉略弦。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热痞与寒热痞:痞症多由太阳病循经误下,脾胃受伤,遂使客气上逆,阻塞心下所致。热痞有心烦口渴,尿赤,苔黄之热证可寻;寒热痞除有热扰心下而见痞症外,必兼恶寒,汗出等阳虚证。
    (2)饮气痞与痰气痞:痰饮同源,水湿所聚,稠者为痰,稀者为饮。痰与饮结于心下,胃气失于和降,清气不得上升,遂可致痞。饮气痞有肠鸣,苔薄白之症;痰气痞有恶心呕吐,苔腻之症。
    (3)客气上逆痞:伤寒,中风,表不解而误用下法,致胃中空虚,客气上逆,心下痞硬,若误认心下痞硬为下之不尽,继而再下,则痞更甚。心烦不安,坐卧不宁是其特点。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下脘545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胃俞5440双穴
    不容54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乳根523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膈俞5450双穴
    膻中5450单穴
    巨阙544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平时应注意注重防护入体胃气,饮食注意调摄,常配以炙甘草、大枣、粳米以防感寒太过有伤胃气;避免感受风、湿、寒、冷,饮食宜清淡,忌肥甘、生冷,戒烟酒。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