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发热

  • 【概述】

    恶寒发热是指恶寒与发热同时出现的症状。为外感表证的主症。六经辨证中的太阳病,卫气营血辨证中的卫分证,三焦辨证中的上焦证,均可见此。《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病有发热恶寒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对本症的病机特点作了概括,是临床辨证的重要依据。
  • 【症状】

    (1)风寒袭表:恶寒发热,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声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犯肺:恶寒发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咽红肿,口渴喜饮,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
    (3)风湿客表:恶寒发热,身体倦怠,四肢困重,头重如裹,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濡数。
    (4)暑湿交阻:恶寒发热,发热重,恶寒轻,头胀且痛,胸闷呕恶,口渴汗出,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寒袭表恶寒发热与风热犯肺恶寒发热:同属外感风邪,但前者为风寒外束,侵入太阳,腠理闭塞,卫阳被遏所致,故见恶寒重,发热轻而无汗,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表寒证;后者为风热上受,表卫不和,肺失宜肃所致,故见发热重、恶寒轻而微汗出。并见头痛咽红,口干咳嗽,舌苔薄黄,脉浮数等表热证。
    (2)风湿客表恶寒发热与暑湿交阻恶寒发热:二者都有湿邪阻滞之象,如头身困重。但前者为风湿侵袭肌腠,阻遏清阳,故恶寒发热,并见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濡数等症状,而无热象。后者为夏月伤暑,暑湿交阻,气机少展,但以暑热症状为主,兼有湿证,故恶寒轻,发热重,汗出口渴,并见头胀胸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濡数。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风门543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第2天百会5230单穴
    神庭5230单穴
    支沟4830双穴
    第3天大椎5240单穴
    命门5460单穴
    合谷4830双穴
    第4天风府5230单穴
    风池523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第5天大肠俞5450双穴
    大陵4830双穴
    列缺4830双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明显,但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剧、咯吐血痰等症时,宜尽快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治疗期间应保持居室内空气流通,少去公共场所。并可灸大椎、足三里等穴进行预防。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