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露不下

  • 【概述】

    恶露不下指胎儿娩出后,胞宫内的瘀血和浊液留滞不下,或虽下甚少,小腹疼痛者,或称恶露不行。若治疗不当,可引起血晕、腹痛,发热,甚至痛厥等。恶霉甚少、腰腹不痛、全身情况良好者,不作本病论。导致恶露不下的原因,或由产时摄生不慎,风冷乘虚入胞,血被寒凝;或因七情内伤,血为气滞,或因产时亡血耗气,气血俱虚而无血可下.基本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
    本病主要由产后感寒或肝气郁结,致气血瘀滞不畅而引起恶露不下,停蓄体内,严重者可导致“三冲”急证,且不可轻视。
  • 【症状】

    (l)气滞:产后恶露不下,或虽下不畅,小腹胀痛,胸胁胀满,脘闷食少,舌正常,脉沉弦。
    (2)血瘀:产后恶露所下极少,色紫黯,夹有血块,腹痛拒按,或痛处有块,舌质紫,苔薄白,脉沉细或沉涩。
    (3)寒凝:产后恶露不下,小腹冷痛,喜热熨,肢冷,唇淡口和,舌淡苔白,脉沉迟。
    (4)气血两虚:产后恶露虽下而忽然中止,自觉小腹坠胀,但不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虚细。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气滞恶露不下与血瘀恶露不下:同为实证,前者由气滞引起,后者因血瘀而致。气滞恶露不下,多因临产情志不遂,或过分忧惧,使气机不舒,气滞则血结,恶露因而不下,以小腹胀痛,胸胁胀满为特点。
    (2)血瘀恶露不下与寒凝恶露不下:二者均为血分实证,但病因、病机不同。前者是单纯性的胞宫恶血留滞,以瘀为主,而后者风冷之邪搏结血分,致宫内恶血凝滞故以寒象为主。后者的辨别要点是小腹冷痛,得温可减,畏寒肢冷,脉迟。
    (3)气血双虚恶露不下:多由身体素虚,气血不足,或因滞产、难产耗伤气血,致气虚血少,无血可下。其辨证要点是小腹微胀而不痛,兼见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淡脉细弱等。
    (4)产后恶露不下:若逆而上行,则会引起败血冲心,败血冲肺,败血冲胃,即“产后三冲”,属危重证候,应予及时抢救。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中极5460单穴
    地机4830双穴
    气冲5250双穴
    第4天支沟483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恶露不下有较好的疗效。恶露属瘀浊败血者,应在产后2~3 周于净。若停蓄胞宫,阻滞经脉可引起多种重病,故必须积极治疗。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