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慢性结肠炎是一组疾病的总称,是指由已知原因或未知原因造成的以炎性改变及功能紊乱为主的结肠疾病。它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特异性即细菌性、阿米巴性、结核性结肠炎等;非特异性即溃疡性、过敏性、继发性肠功能紊乱性结肠炎。各类结肠炎虽有差异,但基本病理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易出血。本病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短则数月长则数十年。慢性结肠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40岁为多见。属于祖国医学”泄泻”、“便血”等范畴。
本病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肠,而与肝肾关系密切。而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内因则与脾虚关系最为重要。
-
【症状】
以腹泻为主症。湿热下注者腹痛而泻,泻下如注,血便臭秽,肛门灼热疼痛。肝旺脾虚者见腹泻、便秘交替发作。时作时止.多因恼怒或发作或加重。脾胃虚弱型者下利日久,便冷稀薄,遇寒冷或食入生凉之物发作,腹部隐痛;脾肾阳虚见黎明泄泻,肠鸣脐痛,泻后痛减,大便稀薄,形寒肢冷。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48-54 | 50-70 | 单穴
|
| 天枢 | 48-52 | 60 | 双穴
|
| 足三里 | 45-52 | 50-6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第2天 | 脾俞 | 48-52 | 60 | 双穴
|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第3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 太溪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第4天 | 大肠俞 | 47-52 | 40-50 | 双穴
|
| 大横 | 40-60 | 47-53 | 双穴
|
| 命门 | 45-53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第5天 | 百会 | 45-50 | 30-40 | 单穴
|
| 合谷 | 45-48 | 40 | 双穴
|
| 上巨虚 | 42-45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
【按语】
饮食以柔软、易消化,可补充足够热量为原则,避免冷饮,水果、多纤维和刺激性食物。
-
【案例】
李某,男,50岁。
主诉:间断性腹泻、脓血便3年,大便每日10余次,腹部下坠、胀痛。在医院纤维结肠镜检查示:距肛门20厘米远肠黏膜充血、水肿、轻度糜烂、触之易出血。取病理检查黏膜呈炎症性改变。
艾灸治疗结合中药,艾灸取穴按上表,每日1次,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大便l—2次/日,无脓血,下坠感、腹胀痛消失,食欲增加,体重复原,继续艾灸,2个月后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黏膜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