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气

  • 【概述】

    憋气,是指胸中呼吸不畅,憋闷不舒,窒塞不通的一种病症。其病因多为情志不调,痰饮内阻,心、脾、肾虚衰等。
    “憋气”与“胸闷”常同时并见,均属自觉症状,前者重,后者轻,胸闷不一定兼有憋气,而憋气必兼胸闷。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郁症、颈心综合征、心脏病、神经管能症等。
  • 【症状】

    (l)痰饮内阻:胸中窒塞不通,或兼胸中疼病,呼吸不畅,眩晕纳呆,咳嗽痰多色白,或恶心呕吐,苔白腻,脉弦滑。
    (2)肝气郁滞:胸中满闷,窒塞不通,情绪波动时可诱发或加重,伴胁肋胀满,善太息,纳差,舌苔白,脉弦。
    (3)心气虚损:胸中憋闷,时轻时重,伴心悸气短,遇劳加重,动则自汗,面色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4)脾肾阳虚: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夜半复发,不得平卧,活动稍舒,四肢不温或下肢浮肿,舌淡,苔白,脉弦细而沉。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痰饮内阻憋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或脾失键运,聚湿成痰。或肺失宣降,聚津成痰,皆乃痰饮为患,以标实为主。痰饮阻遏胸中,气失宣降,而见憋气胸闷,咳嗽白痰。
    (2)肝气郁滞憋气: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最恶抑郁,稍有情志不遂,忧思恼怒,致肝气不畅,失于条达,则肝气不利。胸胁为肝脉之分野,肝气郁滞必会出现胸闷憋气,窒塞不通之感,且善太息以求气滞得舒。其辨证要点是,有情志郁怒史,胸胁胀满,憋闷不舒,善太息,脉弦有力。
    (3)心气虚损憋气: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因久病卧床,或大汗大下,损伤心气。或体弱多病,心虚气怯,而致心气虚损,血运无力。病之过久,由气及血,而成气虚血瘀之象。胸部憋闷,时轻时重,“劳则气耗”,过劳则心气更虚,故遇劳加重。
    (4)脾肾阳虚憋气:本症与心气虚损憋气病因大致相同,皆属虚证。由心及脾,由脾及肾,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而致胸闷憋气,心悸。夜半属阴,伤阳尤甚,则夜半时分易发,强迫坐起。若活动则阳气动,阴气散,而病情稍缓。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下脘5450单穴
    气海5460单穴
    天枢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关元5460单穴
    曲骨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心俞5450双穴
    神门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膈俞5450双穴
    膻中5450单穴
    巨阙544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厥阴俞5450双穴
    少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天池5240双穴
    间使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效果良好,治疗时应多做患者思想工作,嘱患者尽量避免过度的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情,多做轻度的身体锻炼;忌过度劳累。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