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

  • 【概述】

    牙龈出血,或称齿衄,是指齿缝或齿龈有血液渗出。足阳明胃经行于上齿,手阳明大肠经行于下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故本症与胃、大肠及肾有关,但以胃的病变为多见。齿虽属肾,而满口之中,皆属于胃,因口乃胃之门户故也,牙床尤为胃经脉络所绕,故凡出血,皆是胃火上炎,血随火动。
    本症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牙龈炎和牙周炎等病。
  • 【症状】

    (1)胃中实火:牙龈出血,血出如涌,血色鲜红,伴有牙龈红肿痛,口臭,口渴喜热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洪数有力。
    (2)胃中虚火:牙龈出血,血色淡红,伴有轻度牙龈溃烂,口干欲饮,舌质红少津,苔薄,脉滑数无力.
    (3)肾虚火旺:牙龈出血,血色淡红,牙齿松动,或牙齿疼痛,伴有头晕,耳鸣,腰膝痠软,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4)脾不统血:牙龈出血,血色淡红,严重时全身散见出血点,舌质淡,苔薄白,脉缓。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胃中实热牙龈出血:多因过食辛辣之品,导致胃肠积热,热邪化火,上炎于齿,损伤齿络,故见牙龈出血。表现为阳、热、实证为主,血出如涌,血色鲜红,伴有牙龈红肿痛,口臭,口渴喜热饮,大便秘结,舌质红赤,苔黄腻,脉洪数有力。
    (2)胃中虚火牙龈出血与肾虚火旺牙龈出血:二症均为虚火所致牙龈出血,血色淡红。前者多因胃阴虚弱,虚火内动,上行于齿龈,耗伤胃络而发为牙龈出血。临床上以牙龈出血与牙龈糜烂共见,伴见口干欲饮,舌质红少津等阴虚之证。后者多见于肾阴亏虚,或久病肾阴不足,牙为骨之余,牙属肾,肾阴虚则不能制约亢阳,阴血随火浮越于牙齿,而引发牙龈出血。临床上以牙龈出血与牙齿松动共见。并兼见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膝痠软等肾阴不足之证。
    (3)脾不统血牙龈出血:本症多因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损伤脾胃,使中气受损,气不统血,血溢经外而见牙龈出血.症见牙龈出血,血色淡红,严重时全身散见出血点,并伴见脾气不足之症,如面色苍白,四肢乏力,舌胖色淡等。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下关4830双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大迎4830双穴
    合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颧髎4820双穴
    冲阳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风池523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角孙5030双穴
    外关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厥阴俞5450双穴
    少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牙龈出血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局部性原因和全身性原因两种。局部性引起的牙龈出血常见于牙龈炎或牙周炎患者,另外牙龈增生也可引起牙龈局部出血。
    牙龈出血者中,另有一部分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所引起,这类牙龈出血往往是全身性疾病的信号之一,比如血友病、出血性紫癜、血小板减少等,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后期,能引起凝血机能低下或严重贫血,也可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如肝硬化、脾机能亢进、肾炎后期,播散性红斑狼疮等。牙龈出血还是坏血病的一个突出症状。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