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珠胀

  • 【概述】

    目珠胀,临床表现为眼珠发胀,严重患者可有眉棱骨亦感痠胀的症状。
  • 【症状】

    (1)外感风热:目珠自觉发胀不适,甚则延及眉棱骨角疼痛,眼睫无力,不能久视,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2)肝郁气滞:目珠自觉作胀不痛,但见红赤眵泪,伴有胸闷胁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数。
    (3)气血亏虚:目珠常感发胀,且无赤涩眵泪,心悸失眠,气短自汗,面色萎黄,唇甲色淡无华,舌质淡,脉细弱。每遇形体劳倦,或妇女临经之际尤甚。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外感风热目珠胀: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为目之上冈。足阳明胃经交会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为目之下冈。风邪挟热循太阳、阳明经脉上乘于目,故目珠自胀,延及眉棱骨角,甚则两睑发沉,常欲垂闭,视物痠痛,不能久视。
    (2)肝郁气滞目珠胀:足厥阴肝经连接目系。肝郁不达,经气失疏,挟热内蕴,故目珠自感发胀,胸闷胁痛,口苦咽干,脉弦。
    (3)气血亏虚目珠胀:心主血脉,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则见气血衰少,不能上荣于日,故见目胀不适,每遇劳倦或妇女临经时症情加重。伴见心悸失眠,血色萎黄,唇甲色淡无华。
    本症可见眼局部外观端好,惟眼珠自觉作胀不适。多发于感冒以后,系风邪挟热,留滞太阳、阳明二经,目之上下冈为邪气所乘而致。因七情内伤而致者,乃是肝郁气滞,厥阴经气失于硫泄,以致目络不和,若素体亏虚,多由心脾两亏,气血不足,无以濡养目窍所致。临床当分辨病因,审证施治。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肝俞5440双穴
    命门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头临泣5230双穴
    巨髎483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第5天风池5230双穴
    上星5030单穴
    合谷4830双穴
    第6天颈四椎旁5240双穴
    丝竹空4830双穴
    光明4840双穴
    第7天肾俞546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发生机制的认识尚未完全明了。治疗措施往往是针对病机的某一环节或对症治疗。虽然已有手术、放疗、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术等疗法,但其副作用、局限性和潜在危险性阻制了其临床应用。临床实践证明,针灸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长处,深入探讨针灸对本病的认识,对于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有其积极意义。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