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

  • 【概述】

    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或黏膜下腺体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赘生物,是一种常见的直肠良性肿瘤。临床上把单个发生息肉称为单发息肉,多见于儿童;散在发生的少量息肉称为多发性息肉,见于青壮年;如果很多息肉积聚在一段或全段大肠者称息肉病,多为恶性。本症主要由湿热下迫大肠,以致肠道不利,或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
    本症见于现代医学的直肠息肉。
  • 【症状】

    (1)寒湿内生:大便时肛门内有息肉样肿物脱出,或镜检时可见直肠黏膜上有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的息肉,表面光滑,有蒂或无蒂,伴有肛门坠胀不适,大便溏薄或呈黏液状,色如蛋清,乏力纳呆,腹痛隐隐,痛后即泻,泻后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2)湿热下注:大便时肛门内有息肉样肿物脱出,或镜检时可见直肠息肉,表面黯红,有蒂或无蒂,附有血液或黏液,息肉质地较松脆,伴有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粘腻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病因分析与鉴别】

    本症在临床表现上均有直肠黏膜或黏膜下腺体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赞生物,但又有寒热之兼症的不同,临床上当加以鉴别。
    (l)寒湿内生直肠息肉,多因寒邪客于肠外,或脾气虚弱,寒湿内生,瘀结肠道而致,以息肉表面光滑,伴有肛门坠胀不适,大便溏薄或呈黏液状,色如蛋清,乏力纳呆,腹痛隐隐,痛后即泻,泻后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为辨证要点。
    (2)湿热下注直肠息肉,多因湿热下迫大肠,肠道气机不利,经络阻滞,瘀血浊气凝聚而成。以息肉表面黯红,附有血液或黏液,息肉质地较松脆,伴有大便脓血,里急后重,黏腻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此外,本症还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
    ①直肠癌早期:为大便带血,血色黯红或血与黏液相混,继则大便习惯改变,便意频繁,大便变形。直肠指检或镜检可发现凹凸不平的肿块,触之质地坚硬不移,组织活检有助诊断。
    ②肛乳头肥大:发生在齿线处,肛乳头因慢性炎症而肥大,常为单发,无蒂,无大便出血,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长强5240单穴
    承山4830双穴
    上巨虚4830双穴
    大肠俞5440双穴
    第2天命门5460单穴
    阴陵泉4830双穴
    丰隆4830双穴
    第3天天枢5450双穴
    中脘5450单穴
    秩边5040双穴
    第4天脾俞5450双穴
    内关4830双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第5天曲池4830双穴
    二白4830双穴
    八髎穴5450双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直肠息肉具有一定的疗效,在治疗本症的同时还应及时治疗相关疾病,如慢性肠炎、肛窦炎、内外痔等。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对于息肉多发及症状严重者可考虑采用手术治疗。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