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气

  • 【概述】

    短气是指呼吸急促,甚至不能持续的病症。本症的病因多与气滞、痰阻、血瘀以及心脾两虚、脾肾两虚等有关。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肺系疾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
  • 【症状】

    (1)气滞血瘀:短气胸闷,胁肋胀满,善太息,甚则胸痛彻背,每于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舌黯红或紫黯,苔白,脉弦。
    (2)痰饮中阻:短气急促.气不得续,胸脘胀满,咳喘痰涎,呕恶纳差,苔白厚腻,脉弦滑。
    (3)心脾两虚:短气乏力,神疲懒言,失眠多梦,汗出,面白无华,舌质谈,苔白,脉细而沉。
    (4)脾肾两虚:短气神疲,声低息微,体质消瘦,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答白,脉沉细弱。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气滞血瘀短气与痰饮中阻短气:二者同属实证,由于病邪阻遏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于上,故见呼吸急促,声高息粗,心胸窒闷等症。气滞血瘀短气,则病位在肝,乃因肝郁气滞,失于条达,由气及血,血脉不利而致。故见胸胁胀满,善太息,甚则胸痛彻背,痰饮中阻短气其患者多为痰湿之体,或嗜食膏梁厚味,生湿化痰,阻遏气机升降,病位在肺,兼有苔腻脉滑的痰湿之象。
    (2)心脾两虚短气与脾肾两虚短气:二者同属虚证,均为正气不支,气不得续,心脾两虚短气病在心脾二脏。心主血脉,脾为营血化生之源,以血亏气少为主要病机。心为君主之官,脾为后天之本,以火不生土,土失健运,而致血虚气弱不能充养心脉,益于宗气,症见短气乏力,神疲懒言,面白无华。脾肾两虚短气,病在脾肾。脾为后天之本,主水谷精微之气,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见短气神疲,声低息微,体质消瘦等虚衰表现。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风门544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天突5040单穴
    中府5250双穴
    合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肺俞5450双穴
    尺泽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肝俞5440双穴
    章门52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脾俞545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关元5460单穴
    曲骨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效果较好,平时还注意让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注意防止感冒以减少发病;戒烟酒;病情发作严重时,可配合现代医学的其他方法积极救治。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