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口糜

  • 【概述】

    妇女经期或经行前后,口腔内黏膜糜烂,满口白屑,呈周期性反复发作者,称为“经行口糜”。本病应与经行口疮相区别。
  • 【症状】

    (l)阴虚火旺:经期口舌糜烂,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盗汗不止,尿少色黄。月经先期,最或多或少,经质稠,经色鲜。舌红少苔,脉细数。
    (2)胃热熏蒸:经行口舌糜烂,局部红肿痛。口臭,口干喜饮,尿色黄,大便干。舌苔黄厚,脉滑数。
    (3)湿热蕴蒸:经行口糜,或口唇疱疹,局部红肿疼痛。脘腹胀满,大便溏臭,带卜色黄而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中气不足:经期口糜反复发作,疮面色淡,疼痛较轻,脘胀纳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淋漓不绝。舌淡,边有齿痕,脉沉弱。
  • 【病因分析与鉴别】

    经行口糜分为四种类型即阴虚火旺、胃热熏蒸、湿热熏蒸、中气不足。
    (1)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欲念志火内动。或热病后伤津耗阴。每值经期,血泻于下,火炎于上,而为口糜。
    (2)胃热熏蒸与湿热蕴蒸:胃热熏蒸:素食辛辣香燥或膏粱厚味,致肠胃积热,经行时冲气偏盛,挟胃热上冲,以致口糜,症见经行口舌糜烂,局部红肿痛。口臭,口干喜饮,尿色黄,大便干。湿热熏蒸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土,运化失职,水湿内停,酿生湿热,蕴结中焦。经行时阳明脉盛,湿热熏蒸于口,以致口糜,症见经行口糜,或口唇疱疹,局部红肿疼痛,脘腹胀满,大便溏臭,带下色黄而臭秽。
    (3)中气不足:劳倦内伤,或久病伤脾、中气受损,再加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脾气益虚,运化失职,无以运化津液上滋口舌而致。症见经期口糜反复发作,疮面色淡,疼痛较轻,脘胀纳少,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淋漓不绝。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通里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少府5030双穴
    太溪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命门5460单穴
    关元5460单穴
    内庭4830双穴
    第4天天枢545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足三里4840双穴
  • 【艾灸体会】

    注意日常饮食调摄,多吃蔬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治疗该病一般也在月经前一星期治疗,清火养阴为主。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