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经行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者,称为“经行眩晕”。本病多由风、火、痰、虚所致,其病变多在肝(胆)、脾、肾等脏。
-
【症状】
(l)气血亏虚:经期或经后头晕目眩,每劳动后加重。神疲乏力,心悸易惊。经量或多或少、经来色淡质稀。面白少华,或萎黄有垢,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
(2)阴虚阳亢:经行眩晕,头胀耳鸣,失眠多梦,烦躁易怒,口干咽燥。月经量多,色鲜红,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3)脾虚挟痰:经行前后,眩晕倦怠,头重如蒙,胸闷泛恶,或吐痰涎,食少多寐。月经后期,经量多偏少。舌苔白腻,脉濡或滑。
(4)肾虚精亏:经期或经后眩晕,耳鸣脱发,腰膝痠软,或见骨蒸潮热,盗汗,失眠,或见形寒肢冷,尿频而清长。月经后期,经量少。舌淡瘦小,脉沉细。
-
【病因分析与鉴别】
经行眩晕的四种证型为气血亏虚、阴虚阳亢、脾虚挟痰、肾虚精亏。
(1)气血亏虚与阴虚阳亢:气血亏虚由于素禀气血不足,或饮食失节与忧思劳倦,损伤脾胃,或久病不愈,损伤气血,或血虚肝失所养,而虚风内动等,以致气血亏虚,复以经行有形血去,气随血耗,不能上荣于脑而眩晕。阴虚阳亢是因为妇女本阳有余而阴常不足,复因忧郁等情志刺激,导致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而伤阴,阴阳平衡失其常度,阴亏于下,阳亢子上,故而眩晕。
(2)脾虚挟痰与肾虚精亏:脾虚失运,水湿停聚成痰即为脾虚挟痰。经行时气血下注,其气益虚,清阳不升,痰浊不降,蒙闭清窍而发眩晕。肾虚精亏,久病损伤,或房劳过度,以致肾虚精亏经行阴血下泄,精气益虚,清窍失养而眩晕。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中脘 | 54 | 50 | 单穴 |
足三里 | 48 | 4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期门 | 52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不容 | 54 | 40 | 双穴 |
下脘 | 54 | 5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4天 | 章门 | 52 | 40 | 双穴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5天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巨阙 | 54 | 5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6天 | 乳根 | 52 | 30 | 双穴 |
天枢 | 54 | 5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7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上脘 | 54 | 5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8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三阴交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9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案例】
赵凯崩漏晕厥灸百会验案
宋某,女,24岁,未婚。因阴道流血不止半月于1993年6月25日就诊。患者16岁月经初潮,3~5个月一行,经量偏多,曾于1992年9月4日,因持续性阴道流血20余天于本院妇科给予黄体酮、乙烯雌酚及阿胶等药治愈。此次停经5个月,近半月来阴道出血量逐渐增多至今未净,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于药房取药时,突然全身无力,头晕眼花不能支持,晕倒在地,急入针灸科,见其面色苍白,双目紧闭,下肢内侧及足跟为血迹所染,脉沉缓而弱,证为阴血亡失,气随血脱,脑髓空虚而致晕厥。急易醒脑复苏,塞流固崩。平卧床,悬灸百会,数分钟后双眼睁开,面色逐渐红润,灸至15分钟,再取双侧隐白、大敦穴,艾炷如麦粒大,直接灸4壮,并悬灸三阴交5分钟。自诉神清气爽,周身有力,阴道已无新血流出,继给予胶艾四物汤加减以善后。
-
【艾灸体会】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能力。劳逸适度结合,注意节制房事。避免突然、强力的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眩晕发作时要注意休息,切勿独自出入,以免发生意外。经行前后要多喝糖水,补充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