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每逢经行前后或值经期,出现腰部作痛,经净后逐渐缓解者,称为“经行腰痛”。对于妇女经期出现的腰骶部轻微疼痛不适,可不作病论。
-
【症状】
(l)气血不足:经期或经后腰痛而痠,绵绵不已。伴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头晕目眩。经行量少,色淡质稀。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2)肾阴不足:经行时腰痛如折,卧床休息后减轻,伴有心烦失眠,头晕乏力,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潮热盗汗面颊色赤,经行量少,经色紫黯,舌红少苔,脉细数。
(3)肾阳虚衰:经行腰痛如折,或痠冷欲坠,得热则舒,遇冷加剧。伴有形寒肢冷,足跟疼痛,双膝痠软,大便溏或五更泻,小便清长、夜尿频,白带清稀,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淋漓不断,舌淡而胖,脉沉迟无力。
(4)寒湿阻滞:经前或经期腰部痠沉冷痛,转侧不利,寒冷或阴雨天加重。伴有腰骶及下肢凉麻、小腹冷痛。月经量少,色黯不畅,带下清稀,大便溏。舌苔自腻,脉沉缓。
(5)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腰部如锥刺作痛,部位固定,有坠胀感。伴有胸胁不适,两乳作胀。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小腹刺痛或胀痛,月经有血块,血块下后腹痛暂缓。舌黯或有瘀斑,脉弦涩。
-
【病因分析与鉴别】
经行腰痛,虚多实少。虚证腰痛在经期或经后。气血不足者,腰痛绵绵不已,伴有气短懒言,心悸失眠,经行量少,色淡质稀,肾虚者,腰痛如折,休息后减轻。实证腰痛多为寒湿为患。并伴有血瘀之象.以腰部痠沉冷痛为主。可自经前开始发作。气滞血瘀者,腰痛如刺,部位固定,有坠胀感。治疗把握补虚泻实的原则。虚者补而兼通;实者通而兼调和气血。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次髎 | 54 | 50 | 双穴 | 委中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命门 | 54 | 60 | 单穴 |
太溪 | 48 | 30 | 双穴 | 照海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腰阳关 | 54 | 60 | 单穴 | 阴陵泉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4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肝俞 | 54 | 40 | 双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经行腰痛效果较好,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暖,避风寒,劳逸结合,避免经期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