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间期出血

  • 【概述】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月经中期,发生周期性出血者,称为“经间期出血”,亦称“排卵期出血”。
    经间期出血,历代医籍未见有此病名载录,可能视为“月经先期”、“一月再行”、“经漏”、“赤带”等,本病之内容亦混其中。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排卵期出血,若出血期长,血量增多,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将发生崩漏。
  • 【症状】

    (1)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舌红,苔少,脉细数。
    (2)脾气虚型:经间期出血,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食少腹胀,舌淡,苔薄,脉缓弱。
    (3)湿热型:经间期出血,血色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型:经间期出血,血色紫黯,挟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情志抑郁,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有力。
  • 【病因分析与鉴别】

    经间期出血发生在月经中期,月经中期是冲任阴精充实,阳气渐涨,由阴盛转为阳盛的生理阶段,若肾阴不足,脾气虚弱,湿热扰动或瘀血阻遏,使阴阳转化不协调,则发生本病。
    (1)肾阴虚与湿热型:肾阴虚素体阴虚,房劳多产,阴虚内热,热伏冲任,阳气内动,迫血妄行,因而出血,血出之后,阳气外泄,阴阳趋于平衡,故出血停止,下次周期又复发,出现经间期出血,量少,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膝痠软,手足心热,夜寐不宁;湿热型外感湿热之邪,或情志所伤,肝郁犯脾,水湿内生,湿热互结,蕴于冲任,阳气内动,引动湿热,迫血妄行症见经间期出血,血色深红,质稠,平时带下量多色黄,小腹时痛,心烦口渴,口苦咽干。
    (2)脾气虚:忧思劳倦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气虚弱,冲任不固,阳气不足,血失统摄,故而出血。
    (3)血瘀:经期产后,余血内留,离经之血内蓄为瘀;或情志内伤,气郁血结,久而成瘀,淤阻冲任,在月经中期,阳气内动,引动瘀血,血不循经,故出血。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关元546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天枢5450双穴
    中极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5天肾俞5460双穴
    太溪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6天命门5460单穴
    血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7天章门524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8天膈俞5450双穴
    阴交5250单穴
    神阙5460单穴
    第9天曲泉4830双穴
    照海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0天心俞5450双穴
    通里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1天肝俞5440双穴
    水道545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2天白环俞5450双穴
    涌泉526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13天阴陵泉4830双穴
    太溪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 【艾灸体会】

    经间期出血月经周期正常,故在两次月经之间要做好调护,避免情志的刺激,劳累,必要时用滋补的中药调护。注意保暖,防寒,饮食调理。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