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肤麻木

  • 【概述】

    肌肤麻木,又名“麻木”。是指肌肤非痛非痒,状如虫行,搔之尤甚,按之不知,掐之不觉,如木之感。本症在古典医籍中名称繁多。《黄帝内经》称之为“不仁”;《寿世保元》称为“麻痹”。后世亦有称为“顽麻”者。《诸病源候论•卷一》:“风不仁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使血气行不宣流,其状搔之皮肤,如膈衣是也。”
    本条只讨论肌肤局限性片状、条索状麻木。至于颜面麻木、口舌麻木、四肢麻木、半身麻木等,则不属本条讨论范围。
  • 【症状】

    (1)风湿疠气:手足发麻,局部无痛、冷、热感,肌肤出现局限性麻木斑块,亦可有红斑或白斑,皮肤干燥无汗,毛发脱落,起糠状细薄白屑,日久可伴肌肉萎缩、筋脉挛急,眉毛脱落,鼻梁崩塌等症,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弦数或滑数。
    (2)痰湿阻滞:肌肤麻木不仁,困乏痠重,握拳无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若以手击麻木之处、可暂时轻快,伴有邻近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3)气血虚弱:肌肤呈阵发性麻木不仁,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暂时缓解。局部皮肤发凉,喜温近暖,时有蚁走感或刺痛,多见于更年期妇女的上肢内侧,伴有经血不调或崩中漏下。舌质淡白,脉细无力。
    (4)瘀血阻滞:肌肤麻木不仁,好发于腰胯、股外侧等处易受挤压部位的皮肤,定处不移,入夜尤甚。重者针之不痛,掐之不觉。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风湿疠气麻木与痰湿阻滞麻木:二者均为湿邪阻滞于肌肤之中而发病。前者多由体虚之人,外受疠气,感受毒邪,内浸血脉而成。由疠气阻遏肌肤,使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肌肤麻木不仁,使其痛温触觉均变迟钝甚至丧失。肌肤失于濡养,气血不能荣润,腠理开泄障碍,故可出现肌肤干燥无汗,起白色糠状鳞屑,甚至指、趾肌肉萎缩,日久并可出现眉毛脱落,鼻柱崩塌,声音嘶哑等症,后者多由于嗜食肥甘厚味生冷之品,损伤脾阳,湿从内生或因久居湿处,坐卧湿地,水湿浸渍等,使内外湿邪凝聚于肌肤之中,荣卫气血不能畅达而致。故表现为肌肤麻木不仁,困乏疲重,握拳无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若以手击麻木之处,可暂有轻快之感。
    (2)气血虚弱麻木与瘀血阻滞麻木:二者均可发生于肢体或躯干处的肌肤,呈局限性片状或条索状麻木。前者多因久病失养,七情内伤,或妇女崩中漏下或男子失精等所造成。表现为肌肤呈阵发性麻木不仁,活动后加剧,休息后可暂时缓解。后者多因跌仆损伤,七情内郁使气血瘀滞经脉,流通不畅,常发生于腰胯之处与两股外侧,因其常受挤压,故气血易于受阻。表现为肌肤麻木不仁,定处不移,入夜尤甚。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委中483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阿是穴5250单穴
    第2天风池5230双穴
    大椎5240单穴
    阿是穴5250单穴
    第3天丰隆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阿是穴5250单穴
    第4天气海546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阿是穴5250单穴
    第5天膈俞545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阿是穴5250单穴
  • 【艾灸体会】

    针灸治疗本病有较好的效果。对于有明显的致病因素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患者应注意病变局部的保暖,避免受凉。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