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肿

  • 【概述】

    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可分为寄生虫性、非寄生虫性和先天遗传性。有常以上腹肿块为首发症状,终末期出现腹水,门脉高压等肝功能不全的证候。症状的先天性肝囊肿十分常见,且常为多发,中年女性较多,常伴多囊肾。
  • 【症状】

    肝囊肿因生长缓慢可长期或终身无症状,常在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肝囊肿可以出现肝区疼痛,腹胀,有时囊肿突然增大或继发感染,可以突然腹痛加剧,或发烧。有时上腹部可触及包块,有的病人出现腹痛,呕吐,黄疸。当囊肿过大时,可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或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等症状。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肝俞45-5240-50双穴
    章门42-485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肾俞47-5350-70双穴
    太溪45-4850双穴
    关元48-5450-7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肩井45-5040-50双穴
    悬钟45-484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5天脾俞48-5260双穴
    三阴交42-4850双穴
    背部疼痛点47-5250-70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 【按语】

    先天性肝囊肿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后天性肝囊肿多由外伤、炎症,甚至肿瘤也可以引起,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 【案例】

    张某,女,43岁。
    主诉:右胁胀痛,上腹部撑胀,脘闷纳呆,倦怠乏力。医院B超检查显示:肝囊肿150×199×113mm。
    刻诊:上腹部饱满,肝大肋下3cm,舌淡红胖大,舌苔薄腻,脉沉弦滑。中医辨证为肝郁气滞,疏泄失司,脾虚运化升降功能失调,水湿内停,湿阻脉道,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日久湿瘀互结,经络不舒,聚结于肝内而成囊肿。
    艾灸:予以隔物灸仪治疗。处方:1日,灸期门、太冲、背部疼痛点各50分钟;2日,灸肝俞、章门、背部疼痛点各50分钟;3日,灸肾俞、太溪、关元各50分钟;4日,灸肩井、悬钟、背部疼痛点各50分钟;5日,灸脾俞、三阴交、背部疼痛点各50分钟。以上穴位5日循环灸,每日加灸神阙60分钟。
    灸20日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坚持灸,3个月后复查B超显示:肝囊肿缩小至53.5×33.8mm。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