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

  • 【概述】

    肺源性心脏病,中医无此病名,属中医的咳喘、痰饮、心悸、水肿等病范畴。本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肺胸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的心脏病,故简称肺心病。治疗颇费时日。
  • 【症状】

    咳喘、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发绀,头痛,乏力,纳差、腹胀,水肿、尿少等症状,甚则痰蒙心窍则昏迷或引起肝风内动等症。至晚期则出现心肺功能不全的表现。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48-5450-70单穴
    足三里45-5250-60双穴
    膻中45-5040-5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2天期门45-5050双穴
    太冲45-4850双穴
    至阳47-525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3天肺俞47-5250双穴
    中府45-5250双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4天膏肓48-5250-70双穴
    肾俞47-5350-70双穴
    关元48-5450-7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第5天心俞45-5240-50双穴
    内关42-4740-50双穴
    巨阙45-5050单穴
    神阙48-5550-70单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 【按语】

    积极防治原发病的诱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各种过敏原,有害气体的吸入等。注意防寒保暖。选择合适的体育锻炼方法,如打太极拳、散步等。
  • 【案例】

    寒某,女性,54岁。主诉:20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时而咯黄痰,并出现气短,尤以过劳、受凉后症状明显。近1周来出现少尿伴双下肢水肿。 体格检查: T:37.9℃,P:120次/min,BP:112/75mmHg。神志清楚,端坐位,呼吸略促,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六肋间,叩诊过清音,双肺下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剑突下可见心脏搏动,心浊音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律规整;心率:120次/min.腹软,肝脏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0cm,剑突下4.0cm,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1.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肺型P波,电轴右偏+120.,重度顺钟向转位,RV1+SV5≥1.05mV;2. 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其高度≥7mm;右心室增大征。 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灸疗处方按上表,灸2个循环后,咳嗽减轻,水肿消失;5个循环后,诸症状消失,痊愈。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