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汗

  • 【概述】

    腋汗,是指两腋乃至胁下局部出汗。
  • 【症状】

    (1)肝虚内热:腋下汗出而不臭,多梦易惊,虚烦不眠,头晕乏力,面色无华,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口干咽操,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2)肝胆湿热:腋下汗出而有臭气,胸闷纳呆,口苦黏腻.渴不欲饮,身体困重倦怠,小便短少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数。
  • 【病因分析与鉴别】

    肝虚内热腋汗与肝胆湿热腋汗:两者皆有热象,但前者多由久病体虚,或房劳过度,精血亏损,肝阴不足,血虚不能养肝而出现腋汗。其辨证要点:腋中汗出而不臭,并见如多梦易惊、虚烦不眠、或五心发热、口干咽燥等肝虚内热之象。后者多因湿热内浸瘀结于肝胆,使肝胆失于疏泄条达,湿热循经而引起。其辨证要点:腋中汗出而有臭气,并见胸闷纳呆、口苦黏腻、渴不欲饮,身重体倦、小便黄赤短少、舌苔黄腻、脉弦数等湿热蕴结肝胆的症状。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期门524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肝俞5440双穴
    第3天大椎5240单穴
    命门5460双穴
    关元5460双穴
    第4天脾俞545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注:最后一天可灸腋下局部(双穴),效果更好。
  • 【艾灸体会】

    腋汗症.目前较为常见。现代医学采用药物治疗腋窝多汗症均无效,目前手术治疗是腋窝多汗症的最佳疗法。改良的颈胸交感神经切除术和腋窝手术均可采用,但前者的副作用较大且疗效可能不如后者,目前已很少应用,后者疗效较为满意。中医针灸学对此病的认识较早,并能从整体出发,辨证审因,采用调理患者的整体机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效果很好,值得推广。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