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痛

  • 【概述】

    臂痛是指整个上肢,即肩以下,碗以上(不包括掌、指)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
    可见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臂丛神经痛等。
  • 【症状】

    (l)风寒湿痹:臂部肌肤、筋脉、关节疼痛、或痠胀肿麻。风胜者疼痛走窜,时上时下,苔薄白,脉浮;寒胜者疼痛较重,局部肤冷,筋脉牵强,苔白,脉紧。湿胜者疼痛重着,局部微肿,苔白腻,脉濡;热胜者疼痛红热,局部红肿,苔黄,脉数。
    (2)气血不足:臂部痠痛麻木,以痠麻为主,肢体无力,兼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淡苔薄,脉细弱。
    (3)外伤血瘀:臂痛,局部肿胀,苔薄,脉弦。若久病气虚,血行瘀阻,可见局部肌肤不仁,肌肉萎缩,舌苔薄腻,或边有瘀点,脉细涩。
    (4)痰湿流经:臂痛肢重,肌肤微肿,并见形寒肢冷,眩晕泛恶,胸闷便溏,口不渴,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濡或濡缓。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风寒湿痹者多由于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臂部肌肉、关节、筋脉,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痹证。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因三气各有偏盛,臂痛的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风气胜者,疼痛走窜:寒气胜者,疼痛较重,局部肤冷,又因寒性收引至臂部筋脉牵强;湿气胜者,臂部痠痛重着,局部浮肿,因湿性黏腻,故痠重于痛。风为阳邪,易化燥热,或素体阳虚,均能形成热痹,热痹臂痛,疼痛红热,局部红肿。当从疼痛的性质、程度、表现形式加以鉴别。
    (2)气血不足者多由于久病体虚,脾胃亏损,气血生化不足,无以濡养臂部肌肉、筋脉、关节,故臂部痠痛麻木,以痠麻为主,关节筋脉无力,神疲乏力,肌肤不泽。气血不足,致机体抗御外邪功能减弱,易被风寒湿邪侵袭,故臂痛之症多见。舌淡苔薄,脉细弱。
    (3)气血不足与风寒湿痹臂痛相鉴别,前者属虚,兼见全身虚证,虽外邪乘虚易入,但应重在补虚,扶正祛邪。后者属实,臂痛每单独出现,全身症状少见或不见,则应以祛邪为主。
    (4)外伤血瘀所致臂痛与风寒湿痹臂痛相鉴别,前者多由于跌扑外伤所致,臂部疼痛肿胀,或伴有肌肉、筋脉、关节损伤、撕裂,血不循经而外溢,致瘀血内积,局部肿胀青紫,不通则痛。而风寒湿痹特痛,病久可致络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经气痹塞,气滞则血瘀,表现为肌肤不仁、不泽,肌肉萎缩,为脉络瘀阻,气血无以濡养所致。
    (5)痰湿流经者多由于脾肾阳虚,痰饮内停,流注经脉,遏阻气血运行致臂痛,偏于脾虚则清阳不升,见眩晕、胸闷、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缓;偏于肾虚,则温煦失司,故形寒肢冷,微见肿胀,舌淡胖,脉沉濡。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大椎5240单穴
    曲池4840患侧
    合谷4830患侧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臂臑4840患侧
    外关4830患侧
    阿是穴5050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膈俞545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血海4830双穴
    阿是穴5050
    第4天脾俞545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丰隆4830双穴
    阿是穴5050
    第5天肾俞546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太冲4830双穴
    阿是穴5050
  • 【艾灸体会】

    针灸对于本症有较好的疗效,患者除要及时进行治疗外,应注意局部的保暖,免受风寒。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