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臂痛是指整个上肢,即肩以下,碗以上(不包括掌、指)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
可见于多种原因所致的臂丛神经痛等。
-
【症状】
(l)风寒湿痹:臂部肌肤、筋脉、关节疼痛、或痠胀肿麻。风胜者疼痛走窜,时上时下,苔薄白,脉浮;寒胜者疼痛较重,局部肤冷,筋脉牵强,苔白,脉紧。湿胜者疼痛重着,局部微肿,苔白腻,脉濡;热胜者疼痛红热,局部红肿,苔黄,脉数。
(2)气血不足:臂部痠痛麻木,以痠麻为主,肢体无力,兼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淡苔薄,脉细弱。
(3)外伤血瘀:臂痛,局部肿胀,苔薄,脉弦。若久病气虚,血行瘀阻,可见局部肌肤不仁,肌肉萎缩,舌苔薄腻,或边有瘀点,脉细涩。
(4)痰湿流经:臂痛肢重,肌肤微肿,并见形寒肢冷,眩晕泛恶,胸闷便溏,口不渴,舌淡胖,苔白腻,脉沉濡或濡缓。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风寒湿痹者多由于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臂部肌肉、关节、筋脉,导致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痹证。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因三气各有偏盛,臂痛的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风气胜者,疼痛走窜:寒气胜者,疼痛较重,局部肤冷,又因寒性收引至臂部筋脉牵强;湿气胜者,臂部痠痛重着,局部浮肿,因湿性黏腻,故痠重于痛。风为阳邪,易化燥热,或素体阳虚,均能形成热痹,热痹臂痛,疼痛红热,局部红肿。当从疼痛的性质、程度、表现形式加以鉴别。
(2)气血不足者多由于久病体虚,脾胃亏损,气血生化不足,无以濡养臂部肌肉、筋脉、关节,故臂部痠痛麻木,以痠麻为主,关节筋脉无力,神疲乏力,肌肤不泽。气血不足,致机体抗御外邪功能减弱,易被风寒湿邪侵袭,故臂痛之症多见。舌淡苔薄,脉细弱。
(3)气血不足与风寒湿痹臂痛相鉴别,前者属虚,兼见全身虚证,虽外邪乘虚易入,但应重在补虚,扶正祛邪。后者属实,臂痛每单独出现,全身症状少见或不见,则应以祛邪为主。
(4)外伤血瘀所致臂痛与风寒湿痹臂痛相鉴别,前者多由于跌扑外伤所致,臂部疼痛肿胀,或伴有肌肉、筋脉、关节损伤、撕裂,血不循经而外溢,致瘀血内积,局部肿胀青紫,不通则痛。而风寒湿痹特痛,病久可致络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经气痹塞,气滞则血瘀,表现为肌肤不仁、不泽,肌肉萎缩,为脉络瘀阻,气血无以濡养所致。
(5)痰湿流经者多由于脾肾阳虚,痰饮内停,流注经脉,遏阻气血运行致臂痛,偏于脾虚则清阳不升,见眩晕、胸闷、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缓;偏于肾虚,则温煦失司,故形寒肢冷,微见肿胀,舌淡胖,脉沉濡。
-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大椎 | 52 | 40 | 单穴 |
曲池 | 48 | 40 | 患侧 | 合谷 | 48 | 30 | 患侧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2天 | 臂臑 | 48 | 40 | 患侧 |
外关 | 48 | 30 | 患侧 | 阿是穴 | 50 | 50 | | 神阙 | 54 | 60 | 单穴 | 第3天 | 膈俞 | 54 | 50 | 双穴 |
气海 | 54 | 60 | 单穴 | 血海 | 48 | 30 | 双穴 | 阿是穴 | 50 | 50 | | 第4天 | 脾俞 | 54 | 50 | 双穴 |
阴陵泉 | 48 | 30 | 双穴 | 丰隆 | 48 | 30 | 双穴 | 阿是穴 | 50 | 50 | | 第5天 | 肾俞 | 54 | 60 | 双穴 |
关元 | 54 | 60 | 单穴 | 太冲 | 48 | 30 | 双穴 | 阿是穴 | 50 | 50 | |
-
【艾灸体会】
针灸对于本症有较好的疗效,患者除要及时进行治疗外,应注意局部的保暖,免受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