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黄

  • 【概述】

    面黄,指面色淡黄,枯槁无光的病色。本症病位在面部,多由脾胃气虚、脾虚湿阻、营血不足所致。面黄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贫血、小儿疳积等疾患。
  • 【症状】

    (1)脾胃气虚:以面色萎黄,饮食不香,少气懒言为证候特征。伴有食后腹胀,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缓弱。
    (2)脾虚湿阻:以面色萎黄而浮,四肢肿而困重为证候特征。伴有食少腹胀,倦怠无力,语声多重浊,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质淡而体胖或有齿痕,苔滑腻,脉缓无力.
    (3)营血不足:以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肢麻为证候特征。伴有神疲乏力,声低气短,妇女经来量少,延期甚或闭经,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脾胃气虚面黄与脾虚湿阻面黄:前者由于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致损伤脾胃而气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肌肤失养,故面色萎黄。后者由于外感湿邪,或脾虚运化无权,水湿停滞,气血不运所致。二证均有面色萎黄,食少腹胀,便溏乏力等脾胃虚弱的表现,脾虚湿阻面黄伴有水湿阻滞之症,以面浮肢肿,四肢肿而困重为特点,伴有食少腹胀,倦怠无力,语声多重浊,大便溏薄,小便短少。
    (2)营血不足面黄:本证多申于各种原因失血过多,或脾胃虚弱,生化之源不足,或七情过伤,营血暗耗等因素,故而面色萎黄。除面色萎黄之外伴有头晕目眩,心悸肢麻,神疲乏力,声低气短,妇女经来量少,延期甚或闭经,唇舌色淡,脉细无力。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脾俞545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三阴交4830双穴
    第3天胃俞544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内庭4830双穴
  • 【艾灸体会】

    在临床上面黄应与黄疽相鉴别,黄疽是以目黄、全身皮肤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肝胆病证。而本症仅是面色淡黄,无光泽,与黄疽不同。针灸治疗本症还应该注意对原发病的治疗,原病得治,现症得除。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