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面抽搐

  • 【概述】

    颜面抽搐是指眼睑、口角、面颊肌肉痉挛而发生跳动。此病以中老年为多,轻者仅有眼脸或口角痉挛,发作次数不多;病重者,一侧面部频繁发生痉孪。颜面抽搐常由肝气郁结、风寒侵袭、肝风内动、气虚挟痰所致。
    颜面抽搐常涉及现代医学中的面肌痉孪、中风等病。
  • 【症状】

    (1)肝气郁结:颜面抽搐,患者头晕目眩,视物不清,或肢体麻木,舌淡,脉弦细。
    (2)风寒浸袭:面部抽搐,伴有头痛,恶风寒,患侧面部有冷风吹感觉,舌淡、苔白,脉浮紧。
    (3)肝风内动:面部抽搐,常伴有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舌苔白或黄,舌质红,脉弦。
    (4)气虚挟痰:面部抽搐.伴有周身乏力,精神不振,眩晕,面部皮肤有虫爬感。舌胖,苔腻,脉弦滑。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肝气郁结颜面抽搐:由于肝气郁结,久而不解,或失血,均可导致肝血不足,血不养筋而面部抽搐。本证每与情志因素而诱发,常伴有情志抑郁,倦怠少言,头晕耳鸣。
    (2)风寒侵袭颜面抽搐与肝风内动颜面抽搐:二者均为突然发病,风寒侵袭者由于外风侵袭阳明经脉,导致面部抽搐,发作时伴有头痛,恶风寒,患侧面部有冷风吹感觉。舌淡、苔白,脉浮紧。肝风内动者系由肝气素旺,化风而扰及面部络脉而引起的面部抽搐,常伴有头晕目眩,头胀头痛,脉弦等证。
    (3)气虚挟痰颜面抽搐:由于久病气虚,又有风痰客于面部络脉,致使面部抽搐,常伴有周身乏力,精神不振,眩晕,面部皮肤有虫爬感。舌胖,苔腻,脉弦滑。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风池5230双穴
    悬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瞳子髎4830双穴
    阳白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3天颧髎4820双穴
    丘墟483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4天颊车4830双穴
    合谷4830双穴
    太冲4830双穴
  • 【艾灸体会】

    中医针灸治疗面肌抽摘疗效较为明显,多采用标本兼顾的原则,局部取穴以治其标,辨证取穴以治其本。针灸治疗面肌痉挛一般可缓解症状.减少发作次数和程度。但对于病程较长而症状较重者疗效差,只作为辅助治疗,告诉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防止精神紧张及急躁。癫痫小发作也可以引起局限性面肌痉挛,多见于口角部位,常伴有口眼转动,有时可累及肢体抽搐,脑电图有异常放电现象。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