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眠

  • 【概述】

    鼾眠俗称“打呼噜”,是指在睡眠中气道经常不畅,发出呼吸粗鸣,时断时续的一种症状。多见于西医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肺主气,司呼吸,肺系壅滞,气道不畅,鼾声必作,故多则之于肺。常见有肺气失宜、痰热闭肺、脾虚失蕴、瘀血阻滞四种证型。
  • 【症状】

    (1)肺气失宣:鼾声响亮,时断时续,夜寐不实,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痒而痛或咽喉堵闷,咳嗽胸憋,舌淡黯,苔薄白,脉浮。
    (2)痰热闭肺:鼾声如雷,喉间气粗痰鸣,夜寐不实,胸胁憋闷,痰黄而黏,不易咯吐,口干汗出,身热烦躁,鼻息灼热,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瘀血阻滞:鼾声大作,头部刺痛或鼻咽喉肿胀疼痛,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胸闷如窒,烦躁不宁,夜寐不宁,肌肤甲错,舌质紫黯,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
    (4)脾虚湿蕴:鼾声沉闷,呼吸如喘,夜寐不实,脘腹胀满,痰多黏腻,面色萎黄,四肢倦怠,气短乏力,神疲嗜卧,纳差恶心,大便溏结不调,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滑。
  • 【病因分析与鉴别】

    (1)肺气失宣鼾眠与痰热闭肺鼾眠:病变均在肺,但肺气失宣鼾眠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束肺,使肺气失宜而致。因鼻为肺窍,肺失宣发则鼻窍不利,鼾声即起。故证候特点为声鼾响亮,时断时续,伴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喉堵闷或咽痒、脉浮等肺卫表证。而痰热闭肺鼾眠多由感受火热之邪,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胶结,闭阻肺络,气道为之不畅,呼吸不利而发鼾。辨证要点为鼾声如雷,喉间痰鸣,并有身热烦躁,痰黄而黏,不易咯吐,口干,汗出,鼻息灼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痰火内炽之象。
    (2)瘀血阻滞鼾眠:由于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气失宣畅而发生鼾眠,兼证除有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舌质紫黯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等瘀血内停之象外,因瘀血阻滞的部位而不同,血阻于头则头痛,阻于鼻咽则鼻咽肿胀疼痛,阻于胸则胸闷如窒;血阻于心则烦躁、夜卧不宁,日久则肌肤甲错。
    (3)脾虚湿阻鼾眠:多为脾失健运,痰湿内聚,上犯于肺,呼气不利而致。辨证要点是鼾声沉闷,呼吸如喘,其入形体多肥胖,夜寐不实,白天嗜睡。兼见脘腹胀满,纳差恶心,痰多而黏,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精神疲惫,大便溏结不调,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细滑等脾虚湿盛之征。
  •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肺俞5450双穴
    太渊4830双穴
    鱼际4830双穴
    第3天脾俞5450双穴
    膏肓5460双穴
    阴陵泉4830双穴
    第4天膈俞545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阳陵泉4830双穴
    第5天风池5230双穴
    上星5030单穴
    廉泉4840单穴
    第6天百会5230单穴
    丰隆4830双穴
    膻中5450单穴
  • 【艾灸体会】

    因肥胖症导致的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由于患者颈部脂肪堆积过多,导致上呼吸道口径明显缩小,气道更易塌陷阻塞;胸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引起呼吸负荷增加、胸廓顺应性下降、隔肌上抬、呼吸效率大幅下降,睡眠呼吸不畅使患者长期缺氧,导致大脑内控制摄食及机体代谢的中枢功能紊乱,加上患者嗜睡、活动量少、能量消耗少,肥胖愈发加重,反之肥胖又加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jdf-icon

深圳市灸大夫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全国服务热线:400-966-8187

深圳市宝安区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园A401